第3章 定居(2 / 2)

今天,是李昱广前去会见半夏城邦邦主的日子。

在格雷科的带领下,他很快就来到了大殿。今日参加见面会议的不仅有米切尔,还有一些城邦的高级官员,当然也包括子傑。

虽然李昱广很反感一些封建传统的礼仪,但是毕竟这里仍然处于中世纪时代,而且自己势单力薄,身为人类文明的成员也摆不出什么架子来,也只好在大殿中一番摆弄。

李昱广突然感觉,自己就如同英国大使会见清王朝皇帝一样,心里难免又是一番苦笑。

“很高兴能够与人类文明的成员见面!阁下能够来到我们半夏城邦,也是我们的荣幸。看阁下您的相貌,想必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经韬纬略的大才。”米切尔虽然不太懂不同文明之间的外交礼仪与客套话,只好稍微修改了下之前和其他城邦外交时的礼仪与官方客套话,如此招待道。

“邦主您过奖了。您作为半夏城邦的邦主,也是雄才伟略、大气磅礴、如日中天,是一位极其优秀的国家领导人。”李昱广也如此回复道。

经过一番寒暄后,很快,李昱广和米切尔也切入了正题。

“我们半夏城邦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实力不算强但也有御敌之力。不知阁下对我们的城邦和我们的文明有什么高见呢?”米切尔问道。虽然他是半夏城邦的邦主,但是他并不像清朝皇帝那样不知天高地厚。在李昱广面前,他也是有意识的表现出尊重。

“半夏文明和我们人类文明都是由人形种族创建的文明,而且在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再加上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真理,即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认为半夏文明也会在未来条件成熟之时,开始大力发展科技,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最终一步步走向星辰大海。”

“半夏城邦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城邦,有优秀的领导人和官员,也有许多优秀的学者,我十分看好半夏城邦的未来。”这时,李昱广又再次夸奖了一番,来增加米切尔对他的好感度及信任度,“当然,如果我们的实力想要拉开其他城邦一大截,我们还是需要大力推进教育的全面普及,同时尽力多培养一些学习理科知识方面的学生。他们在未来将会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工程师、研究员等,为半夏城邦的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现在我有一些知识理论,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完全消化它,并将它真正的实际运用出来,还是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说完,李昱广便向米切尔点头示意。

“原来如此。一直以来,我们文明涌现出无数的文人志士,但是我们却忽视了发展我们的科技,孩童接受的教育一直是努力学习并考上官员。这也导致了我们城邦的发展缓慢,在与一些其他城邦交战的过程中,我们也颇受挫折。”米切尔回复道,“不知阁下对教育方面有什么建议吗?”

“嗯...”李昱广陷入了沉思当中,他当然知道要尽力培养各种理科人才,但是这样做也势必会改变当下的一些社会局面,很有可能给自己树敌。

思考片刻后,李昱广缓缓开口说道:“也许对教育的内容体系做一个改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虽然有教给小孩子一些算数知识,但是这并不深入,也完全不足以应付未来的理科内容。我们需要先从最基础的数学学起,同时传授一些科学现象和解释。在中级学堂时(半夏城邦的初中),开始将科学课程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同时继续深入学习数学。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停止历史课程和文化课程,这些课程会很好的帮助青少年构建价值观念,培养爱国情感和精神。”

“当然,我们学习并不能是简简单单的将知识传授给他们即可,我们应该让他们主动探索和实践,去探索真理。一味的接受可能会让我们失去创新能力,即便我把所有知道的东西都教给他们,他们在未来也不会对我们的科技进步有多大的帮助。”

“从零开始这么做确实有一些困难,因此我有一个愚见。我希望能够亲自教导一些很有潜力的学生,待他们毕业以后,他们又可以作为老师去传授知识,一代接着一代,这样我们的新教育体系就建立起来了。当然,我也会尽力去帮忙编写课本和讲义,以适应新的教育体系。”

说完,下面的官员便开始相互议论,米切尔也若有所思的看着李昱广。他很清楚,这么做会对社会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届时政治方面可能也会有相应的波动。

片刻后,米切尔缓缓说道:“听起来很有道理。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这样的教育体系,想必我们的社会应该会飞速的进步,我们的实力也会大大增长。”

“是的。也因为我们人类文明和半夏文明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可以多多借鉴人类的科学发展道路和社会进步道路,让半夏城邦避开路上的一些坑,同时也会帮助我们城邦壮大实力,甚至有机会一统天下。当然,也有利于我们社会和国家的稳定。”

李昱广看出了米切尔的担忧,缓缓说道。他没有讲的很直接,但是意思传达的却很明白。即,只要你多学习人类文明的历史,学习他们的经验,提前把一些在科技进步当中可能出现的政治问题给避免了或者解决了,那么统治就不会出现问题。

在这之后,米切尔又请教了李昱广各种问题,当然也包括政治方面和社会方面。李昱广在回答的时候很巧妙的避开了一些很敏感的东西,将自己的建议传达给米切尔,这也让米切尔吃了一颗定心丸。

“好,那就先这么做吧...”最后,米切尔说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