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另类127(1 / 2)

见识到作为对手的红色北极熊那可怕的教育实力和人才培养速度,吉安尼斯·马尼亚蒂斯不由得为自己祖国在工业上保持那来之不易的优势提紧了心思。

在学者交换期间,吉安尼斯·马尼亚蒂斯还着重考察了对方的航空工业。

虽然对方真正的尖端航空产品并没有真正对他们展示,并且一直遮遮掩掩,不论他们走到哪里几乎都有克格勃的特工跟着他们。

但是吉安尼斯·马尼亚蒂斯还是找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在他以专业的角度看来,他们的航空兵种发展的可谓是非常畸形。

红色北极熊的战机仿佛天生就是作为辅助角色出现在整体军队建设中,而不是作为一个可以真正倚靠,独当一面的主角出现。

这点与北约和美军的建制以及建军思路完全不同。

美军分为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这样划分空中力量的。

但是红色联盟的主要空中力量分为空军(VVS)和国土防空军(I-PVO)。

这两者都拥有战机,但职责完全不同。

他们仿佛的把那些可以在蓝天翱翔的“轻巧的精灵”当成了“可靠的,易于制造和大规模量产的廉价消耗品”。

吉安尼斯·马尼亚蒂斯不知道的是,其实这两点完全都是红色联盟在经历残酷的卫国战争期间而被迫出现的传统。

从1939年到1943年的年中,在这段时间内,红色联盟的老对手,第三帝国德国的空军可以说是是一支非常强大的空军。

根据弗莱堡档案馆里的德空官方档案,在东线,1942年,德国空军在东线的单发战斗机战损707架,双发战斗机战损178架,夜战战斗机战损0架,轰炸机战损957架,攻击机战损457架,共战斗损失2299架。

1943年,德国空军在东线的单发战斗机战损1135架,双发战斗机战损132架,夜战战斗机战损23架,轰炸机战损933架,攻击机战损905架,共战斗损失3128架。

1944年,德国空军在东线的单发战斗机战损972架,双发战斗机战损185架,夜战战斗机战损94架,轰炸机战损425架,攻击机战损1237架,共战斗损失2913架。

1942-1944年,德国空军在东线的单发战斗机战损2814架,双发战斗机战损495架,夜战战斗机战损117架,轰炸机战损2315架,攻击机战损2599架,共战斗损失8340架。

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前的1940年,德国一共制造了10247架各型飞机。

1940年8月1日到1941年6月22日,通过制造飞机和修理战损飞机,德国增加了7682架作战飞机。

到1941年5月29日,德国预定用于进攻苏联的作战飞机已达4000多架,战役兵团和军团航空兵已达306个战斗中队,其中127个轰炸机中队、89个战斗机中队。中央预备队387架飞机。

开战第一天,经历过残酷不列颠空战的经验丰富的德国空军就击毁苏联飞机1811架,其中有1489架击毁于地面。

在开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至6月23日,击毁苏军飞机2856架。至7月11日,共击毁6293架飞机。

红色联盟战前的所有骄傲,前线几乎三分之二的空军力量,几乎都在滚滚黑烟中灰飞烟灭……

尽管联盟空军损失巨大,但在战争初期仍然殊死地和德国空军进行战斗。从1941年6月25日到1941年7月10日,苏联空军完成战斗起飞47000架次,在空中击落德机752架,在机场地面击毁384架。

但是很快,地面部队就率先感受到了被夺取制空权后的恐惧。

德国空军在夺取制空权后,对德国陆军的作战活动提供了广泛支持,将初期消灭苏联空军的目标转向阻滞攻击和近距空中支援。

在1941年内,德国陆军在空军的支援下,可以在毫无顾虑苏联空军的攻击条件下进行作战。

所有经历过轰炸的将军们,都深深地记住了来自敌人的骇人轰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