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小城练兵,但我十分想念阿伯弗劳(1 / 2)

公元一千两百五十七年一月六日午前,我带领几名骑士侍从自兰迪盖伊集市东北面不远处、爱尔兰湾南侧海岸旁的威尔士中部丘陵的一座残脉小丘处离开,向着二十五弗隆(约合公制的5千米)以外的班格尔城东门前去。

一路上的风景没有变化,但是晨雾略有散去,天空显得透亮了不少。因为威尔士的沿海平地多是小块树林为斑块、大片草甸为基底的近似于温带稀树草原的植被类型,所以这样的好天气,使我在距离班格尔城还有差不多十五弗隆(约合3千米)的地方,也就是离开残脉、向西刚过兰迪盖伊集市正北不远的位置,就看到了班格尔教堂顶尖的那副因包裹着黄铜而反射出金光的造型简易十字架;而没向前在骑马太久,也就看到了班格尔城的东门。

一路上路过了几股部队的驻地,它们也已集合、开始做着晨练了。

到达东门,我负责训练的是阿伯弗劳城的城堡守备队和大公卫队。城堡守备队,顾名思义,乃是保卫阿伯弗劳城内的城堡的队伍。当然,城市守备队和城市巡逻队也归我所指挥,但他们仍驻守在阿伯弗劳城。

这两只队伍,城市守备队和城市巡逻队,前者城市守备队负责城墙外区域和出城道路的巡逻和城墙、城门、城市外围要塞在内的城市除大公城堡之外的军事设施的守卫、巡逻工作;后者城市巡逻队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城市治安队,它们负责城内及城外(如果有纠纷发生的话)的民间治安,还兼顾着防火灭火、侦破案件等工作。

不仅需要守备大公朝廷(court)的所在地阿伯弗劳城,还需要维持城市的日常治安,保卫城市居民、军人家属、领主家眷和来访阿伯弗劳者等一切良善之人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包含他们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在内的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大公卫队既有保卫大公本人及其家人的职责,也担任了守卫着阿伯弗劳城堡的重任,保卫人,和保卫城堡,是一个道理,堡之不存,人将复耶?人之不存,空堡何意?这次迎敌,我带了百名卫队成员随我出站,剩下的人则守卫着城堡和我的、它们的家人。

在多巴恩村外战斗后,因传递重要军报和作战英勇的霍夫斯塔德家的彼得(彼得·霍夫斯塔德,PeterHofstadter),便在我的邀请下,荣入至大公卫队之列了。他稍后也将参与我指导的训练。

我想,有必要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阿伯弗劳城的城市结构了。

阿伯弗劳城城位于阿伯弗劳河的入海口的西面,而城市南面便是滩涂海岸。城市的形状,像一个倾斜的鸭梨一般,南面宽大、北面消瘦、中间自南向北地变窄变小。城市由石质城墙包围着,因为有一道位于城市内部的内城墙和绕进城内的护城河支流,因此外围的主要、高大城墙也被成为外墙、护城河成为外河,而城内的被称作内墙和内河。

外城墙圈起来的面积比较大,因此给城内留下了不少空地,加上威尔士的生产和贸易,以及城市居民的不多,除非紧贴着既有建筑格局修建城墙,否则或多或少都是会出现面积不小的城内空地的。靠近城墙城内一侧,几乎没什么房屋,一方面是出于军事的需要——防火、留出空间以确保弓箭手射击的射界是清空的等,更多的还是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城市里的工作难以养活更多的居民。

在勉能果腹的社会、贫富分化和大量生产者被束缚在产量低下的条田和褐壤之中,拥有约一万多居民的阿伯弗劳城,已经是威尔士的“特大城市”、和整个不列颠岛南方西部最大的城市了(城市规模比英格兰西部的大本营切斯特还要大)。

再往城里面走,就是成片的建成区了。城里多是两层房屋,只有在靠近城墙的“田野”区域,才会多见平层房屋。这些二层小楼,多是全屋木质结构的,即承重结构由木制横、梁、柱承担,外面用类似篱笆的粗糙编织物围住,再在其上敷盖以混合过麦秆、废弃麻绳等粗大纤维物的泥土,待混合泥土敷上墙、几乎完全干燥后,条件好一些的人家便会再在房屋的内外表面涂上混过水的白灰以当涂料,还会用木头颜色的涂料(一下子没想起来是什么原料制成的了)将房屋的承重部位漆出,以显得美观和坚固(视觉和想象中的那种“坚固”);而条件没那么好的人家,会直接在墙泥干燥后,住进去便是了。当然,也有些富户,会将房屋的一层用石头加以建设,让房屋更为坚固(真实的那种坚固)、美观和防火。同样地,也有的条件优渥的人家,将房屋盖到了第3层,这样的房屋若在3层楼顶有一露台的话,便差不多可俯瞰阿伯弗劳了。

外河主要依托着阿伯弗劳河,或者换句话说,外河的主体部分就是阿伯弗劳河的一段;城市西面的外河就是阿伯弗劳河,只不过加建了一些防御设施,而西面的外河也利用了天然河流,即西阿伯弗劳河。北面的外护城河则是人工开凿的,连通了阿伯弗劳河至西阿伯弗劳河的,并在西阿伯弗劳河与北外河的汇水处挖凿了水塘一座。南面就是阿伯弗劳海湾了,它是爱尔兰湾的一部分。外墙便顺时针地沿着阿伯弗劳河、阿伯弗劳湾海岸边的石质高地、西阿伯弗劳河和北外河修建。内墙将阿伯弗劳旧城和新城隔开,旧城房屋低矮、破旧些,新城则新建房屋居多,内河则自阿伯弗劳河引出,向西一小段,再向南,最后向西、向着靠近西阿伯弗劳河入海口的地方流去,既作为护城河,又能承担生活取水和农业灌溉的功能,内墙沿着内河修建。当然,并不是完全全部沿着,人工修建的这条不深的内河,在内墙与阿伯弗劳城堡城墙的交界地带,向西转去,流出城、向西阿伯弗劳河延去。

城中建成区大致能分为3个部分:外围的2层木制房屋;靠近中心的2层木制房屋、2层石制房屋和3层石制房屋相糅的中心区外围(次中心区、新城),自阿伯弗劳城堡北面的威尔士大教堂和教堂大广场为中心而向北展开;和以阿伯弗劳城堡,也就是威尔士大公驻地,为中心区。外围区和次中心区之间,有着一道绕进城内的护城河支流,和沿着支流展开的、不如外围城墙高大、险峻、易守难攻的内城墙,这道内墙便是城市外围区和次中心区的分界;中心区与次中心区的分界,是一条宽阔的马路,路旁连续地植有适应着本地气候、不用花费太大成本就能种活的树木。值得提一句的是,外围区既包括有成片房屋的建成区,也包含了零零散散分布着的一层平房和大片的但被分割成各个小块的田地,在大片房屋(建成区)与连片农田略显模糊但仍能划分界限的交合处,有着一道圆体尖头的木制寨墙环绕和分割着。这道木制寨墙,加上阿伯弗劳堡的城堡城墙(大教堂外围,即大马路旁是没有什么高墙的,有的话也只存在着少许围墙),整个阿伯弗劳城自外而内共有外河、外墙、寨墙、内河、内墙和城堡城墙共5道城墙,再加上占据着有利地形、火力覆盖和出击便捷的各座外河外墙之外的郊区要塞,整个阿伯弗劳城可谓是固若金汤、难攻而易守。

当然,位于中心的阿伯弗劳城堡,是偏于城市南部、靠近海岸的地方的。因此城市建成区的结构,也以这偏向南侧的城堡为中心,向外摊开。阿伯弗劳堡矗立在城市南部、靠近海岸的石质高地上。从海上乘船看去,仿佛在乱石之中拔地而起一般威严雄伟。城堡南面自低向高逐渐收缩,好像空中花园一般;而面对城区的北面,则是没什么收缩之处的挺拔建筑立面,这么做是为了更好地让居住者吸收南面照来的阳光。

城堡的北面,也就是威尔士大教堂的所在地。大教堂与城堡由一个大广场隔开,大广场又被一条自城堡引出的大道一分为二地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广场是举行大型仪式的地方,因为举行仪式时城堡出入会使用面向西阿伯弗劳河方向的城堡西门,广场在这时能不被分割、连为一体地举行仪式。但这样的仪式是不常见的,只有举行大公加冕仪式(正式获得大公冠的仪式)等时候是这样。平日里,这里更多是集市的举办地,差不多每天都有各色商贩在此贩卖主要来自英伦三岛的物资。和兰迪盖伊集市差不多,这里也用着木质的临时展台、展柜来展示、售卖商品,只是阿伯弗劳城的柜台,会比兰迪盖伊和威尔士其它任何地方的集市柜台都要精致些,而且可拆卸、已组装、能运走(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大型仪式要举行了)。

除了大广场上的大型集市,各小教区的中型、小型教堂门前也有大小各异的广场,而且总是聊胜于无的。这些广场也会举办集市,只是举办的频次、商品的丰富度和数量、覆盖的居民人数,都是远不如大集市的。所以人们通常更改去大集市,因为那样,“才是出门买东西了嘛”。

除了大广场旁边的有限的几条还不算窄的街道上有商铺外,其余地方更像是纯粹的居民区或者教堂区域以及政府机关,罕见商店夹杂其间。当然,大广场旁的临街商店,也只延伸出去可能还不到半弗隆(约合100米)的地方,毕竟生产力和分配结果都有所局限,购买力不足,消费力自然也就跟不上去了。

回想城市,不仅是对于城市的物体景观本身的,更多的心思,是对着生活于其中的人尤其是那些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的。

整座城市中,我最挂念的人,就是我的小妹妹,燕妮·威斯特华伦·肖(JennyWestphalenShaw,JennyW.Shaw)。希望她在家里,一切都好。

我赋词一首:

“《思吾妹·其一》

[威尔士]卡尔·邓普西·肖

[Welsh]CarlD.Shaw

壮志怀秋,

纵马野蹄,

少女初落成。

二八未至诗句掌,

兼得武功霹雳行,

不输男儿。

人杰英雄书史者,

何看他她?

浅浅苦峡,

不阻兄长挂念忧。

长剑捍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