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2 / 2)

这是一栋雕梁画柱的青砖大瓦房,中间是天井,四、五家人共一个大厅。他们走进去时,各家大小都回屋去了,但游郁生家屋内却亮着灯。他睨蔡晴晴一眼,忐忑不安推开自家房门,看见母亲坐在床缘,正跟外婆嘀咕什么,知道一家子又回城来了。赶紧说:“妈,什么时候回来的?”

“郁生,这一天你上哪儿去啦?我们今天中午就坐车到家了,我请了几天假,你弟弟又发高烧啦!睡在楼上。”母亲解释道。弟弟从小体弱,患有先天性疾病,他想马上上楼探望,也好顺便带蔡晴晴避开。可他又听见母亲在问他:“这位姑娘是谁?”原来她已经瞧见了在他身后立在门边的蔡晴晴。

“对了”,游郁生边思索,边嗫嚅着:“她是我的同学,家住在近郊,顺路经过这里。”

蔡晴晴讪讪地走了进来说:“我们是同学,伯母您好。”

“学校近来又搞什么名堂了吗?这晚才回么!”母亲狐疑地说,“饭还在炉上热着,你们一起去吃点吧,你也肯定饿了。”她特向蔡离莞说。

他们狼吞虎咽吃过晚饭。他带她到楼上,瞅见弟弟林生躺在床上,鼾鼾入睡,可能刚服过药。她说:“你弟弟小你好几岁哟,我还是走吧,不好再打扰你家了。”

他说:“要不,我跟我妈去说。”

她说:“别,弄得她问东问西的。”

“那我再送送你,你打算上哪儿去?”

走出小巷,蔡晴晴神色暗淡,说:“我真不愿回去见我妈那张脸。”

他问:“你怕你妈伤心?”

她说:“你并不知道,我亲生的母亲早就死了。她是我的继母,我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

“那怎么办?”

“让我再想想……”他抬头望着巷尾转角处一段矮墙。矮墙内一座树木错落的小山,山上林木中高耸出一幢悬梁飞檐、古色古香的木制亭阁,这不就是郁孤台?从小,他就爱和小伙伴钻进这山林中去捉迷藏,长大了,他却很少再去那儿。偶尔白天他走进园子,发现郁孤台益发变得苍凉了,难得有几个远道慕名而来的游人一顾。园内的僧人早已不知去向,还留一个性情古怪的看门的老人,带着他的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住在里边,游郁生见过相依为命的一老一小。白天,园门敞开,入夜,马上关门闭户。

他将情况介绍给蔡晴晴,征询她的意见说:“要么,今晚你上郁孤台上避一避。”

她说:“郁孤台!看来也只好这么着了,但我们从哪儿进得去呢?”

他领她贴着围墙绕来绕去。围墙并不太高,但要爬上去却也不太容易。在一处墙根他们看见横着几块麻条石,站在条石上手可以够到围墙上沿,但要蹬上墙还得费蛮大劲。蔡晴晴不算矮,把身子仰起,往上一纵,双手就抓住了墙沿,但她要用手撑上去仍嫌力气不够。她扭头见他还在犹豫着,便叫他:“快来帮我一把,把我托举上去!”

他忙上前一步,伸出手臂紧抱着她的双腿往上送,他也不知自己哪来一股劲,轻轻松松就把她高高举了起来,就像杂戏团的壮汉,举起一个轻盈的女孩。她用手撑着墙头,回眸朝他嫣然一笑,猛一挣脱双腿,就跨了上去。

他说:“你稍等等。”掉转头往家那儿走去。他悄悄溜进家门,爬上楼,弟弟还在掉头酣睡,不去惊动他,轻轻抽去一床垫毯。等他再返回围墙那儿,已不见了她的影子。墙内有一个声音轻轻唤道:“我已经跳下来了,里边漆黑,没有一个人。”

他叮嘱她:“小心,接着。”就把垫毯给她抛了过去。然后他自己也趴上墙头,纵身跳了进去。

围墙内正是小小的山坡,他们拨开山坡上叉丫的乱枝,在黑暗中摸索着爬上山,走进坐落在高处的楼阁。阁不算大,有三层楼,上楼的木梯比较狭窄,只能容一个人上下。夜里虽看不清楼层的颜色,但也能感觉到因年久失修,梁柱、木板都比较陈旧、破败了,积满尘垢。

他们上到三楼,楼面显得更小,简直像一个普通的房间,但四周板壁比较密封。游郁生在楼板上垫了几张旧报纸,把垫毯扔在上面说:“这里挡风,夜里歇息不会太冷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