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合作106(1 / 2)

杨方秉承着“来都来了”的原则,顺带和王团长吃了个便饭。席间,杨方向王团长进行了咨询学校中表演社团建设的问题。

在育才的社团列表当中还有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话剧社团。因为一开始没凑够建立社团的核心成员,所以他们选择挂靠在了文学社下边。

虽然他们也能写剧本,但表演始终是他们心中的热爱。这件事杨方是知道的,但育才并没有合适的指导老师去给他们指导演技。

毕竟育才始终是一所学校而不是一所艺校,不然刘桐和邵冰干嘛非要找到杨方求他帮忙寻找指导他们说相声的师傅?

和艺术人才无比凋零的育才相比,台河市文化团就显得人才济济。不管是唱戏的、唱歌的、排小品的、演话剧的、说相声的...市文化团都有相应的人才储备。

能进市文化团的都是接受过正规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毕竟事业编的报名门槛是专科以上。你可以说他们不出名,但你绝对不能认为他们菜。虽然他们比起国家队大魔王还有不小的差距,但论基本功绝对能吊打娱乐圈的各种水货偶像。

育才学校完全可以和文化团达成战略合作,充分发挥文化团演员们的优势帮助育才培养人才。而育才可以拿出物质上的回报以示感谢,顺便为文化团解决一下经费不足的问题。

市文化团的水平可比县文化团的水平高多了,杨方参加过市里举办的文艺汇演,参与表演的歌手、演员都是专业级的。县里的那帮大爷真是拍马难及,同样是花钱为啥不请更好的呢?

王院长对于杨方提出的合作互助项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如果双方能达成战略合作,文化团缺钱的窘境能获得极大的改善。

整个台河谁不知道育才学校有的是钱?

杨方自己为不知道该怎么花钱而发愁!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培养学生就是刀刃中的刀刃!

聘请文化团的演员、歌手作为育才客座教师可比养着一大堆专职老师省钱多了。按照育才的薪资水平,每多一名老师每年就要增加十万多的开销。

文化团不仅能提供专业的艺术教育,更能为育才的社团提供演出的机会和平台。文化团和电台、电视台是兄弟单位,有王团长帮忙,育才的孩子上市台节目就跟玩似的。

这钱花的不冤,绝对物超所值。

饭后,杨方就把文化团里的两名相声演员带回育才认门。从今天开始,他们就是刘桐和邵冰的师傅了。

当两位相声演员坐上杨方的校长专车的时候,立刻认识到了育才校长是真的不差钱。这台中巴内饰的奢华程度远超什么麦巴赫,这才是成功人士该有的座架。

为了展现育才对两位师傅的重视,杨方为刘桐和邵冰举办了一个小规模的拜师典礼。这就意味着育才的俩孩子在相声界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师门和字辈。

两位相声老师在收刘桐和邵冰为徒的时候简直乐得不行。这俩孩子的天赋确实出众,绝对是说相声的好苗子。不管是身形、态度、口条都是上上之选。

说相声的不怕长得丑,就怕没特点...而长得跟高低杠似的刘桐和邵冰简直就是相声中的黄金身材搭配比例。虽然俩孩子还没到变声期,但只要保护得当绝对能顺利地划过倒仓。

观众缘这玩意是一种玄而又玄的玩意,但专业先生一眼就能看出来一个孩子有没有这玩意。显然刘桐和邵冰就是那种让人一看就想笑的开心果子,这就是老天爷喂饭吃的显著代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