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冬眠(1 / 2)

2090年的一天,李思明在木星轨道上的空间站内醒了过来。

李思明本来是一名航天员,服役期间得了恶性肿瘤,当时的医疗科技无能为力,他不得不冬眠。随着医学的进步癌症可以完全被治愈,李思明也从冬眠中苏醒过来。但是世界已经不是他进入冬眠之前的样子了。

他进入冬眠的时候是2046年,那时人类刚刚突破可控核聚变技术不久,冬眠技术也刚刚成熟。他作为刚刚组建的太空远征军预备队成员才有机会冬眠,当时对待冬眠技术还比较谨慎,没有大规模应用,普通人是没有机会冬眠的。

乐观的人类认为利用核聚变技术发电被突破后,人类会很快掌握核聚变发动机技术,太空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但没想到,核聚变发动机技术直到2078年才成熟。

2082年李思明从冬眠中醒来,那时同李思明一起进入预备队的战友有很多都退休甚至去世了。

世界也早已天翻地覆。

21世纪20年代人类创造了元宇宙,这是一种虚拟的游戏。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这种游戏模拟的越来越逼真,有些人就整天沉浸在游戏里。随着脑机技术的成熟,有人通过脑机接口把自己连在了网络上,过起了虚拟人生,活在了电脑制造的梦境中,也就是虚拟世界。进入虚拟世界的人越来越多,现实世界越来越缺乏劳动力,最终结合了AI技术的机器人成了人类的帮手。

李思明醒来之前,大部分人类都通过脑机进入了虚拟世界。现实世界由剩下的人类控制机器人运转。这样的世界对于李思明来说,不仅仅是乏味的,更是陌生的。

不过,世界上还是有人对宇宙充满了好奇。

如果没有虚拟世界,人类可以至少提前10年掌握核聚变发动机技术。20世纪中叶核聚变技术大规模应用后,电力近乎免费,人类的计算机技术突破加上低价的电力,使得进入虚拟世界的门槛降低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类进入虚拟世界,大多数人类失去了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大多数人认为,发射传统火箭价格昂贵,研制核动力火箭也有很大风险,不如直接在虚拟世界里创造一个银河系,这比进入危险的宇宙强多了。幸好有一部分人类没有放弃他们星辰大海的梦想,才使得人类有可能走的更远。

从冬眠中醒来后,太空远征军预备队已经变成了太空探索组织,太空探索组织的成员不再是军人,而是对太空充满好奇的人类。李思明毫不犹豫的选择参加太空探索组织,而不是留在地球上。

他参加太空探索组织后不久,人类的第一颗实用聚变火箭发射成功。现实世界的人类决定发展太空工业并进行太空探索,终极目标是实现载人星际探索——目标是最近的半人马座。两个方案其中之一是利用小行星带上的资源建立太空舰队,首先要在木星轨道建立空间站,收集木星大气中的氢和氦为核聚变发动机提供燃料。另一个方案是利用月球的资源实现太空探索。最终人类采取了折中方案:月球作为前进基地发展有限的工业,短期内并不大规模开发;组建太空舰队所需的矿产资源主要由小行星带提供,核燃料到木星大气采集。李思明选择到木星轨道上的空间站内工作。

李思明的任务是监督几千名机器人收集木星大气中的氢和氦,为小行星带中采矿的飞船提供动力。其实他大部分时候只是在空间站内看着虚拟显示器上的各种数据,确保机器人工作正常。他其实也不是必须的,AI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的大部分工作。只不过人类怕机器人会取代自己,就利用技术手段锁死了AI,使得机器人只能是人类的奴隶。为了保证机器人不会反抗,每一个机器人都有独立的人格,没有中心可以统一指挥他们。木星空间站作为地球网络节点可以为机器人提供网络接入的接口,使得机器人之间可以通讯,具体的行动都是由每个机器人自己做出来的,至于每个机器人具体的工作,都是空间站AI分配的,不过要经过李思明的确认才可以生效。人类世界的所有机器人几乎都是这样工作的。人类把阿西莫夫三定律刻在了每个机器人的脑子里,即使他们有自主意识,也不会违背这个定律。人类,是机器人事实上最后的主人。李思明就是这几千个机器人现在的主人,李思明的工作,就是监视这些机器人。

这一天他刚刚醒来,就收到了一条消息。一艘小型宇宙飞船要停泊在空间站上,并且需要他亲自去接待。

到空间站的飞船大部分都是自动驾驶的,不需要人,甚至不需要机器人来驾驶。确切地说,这个时候宇宙飞船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他们到这里来大部分都是为了装载燃料。

需要亲自接待,说明飞船上有人。

李思明既兴奋又有些紧张。

他刚刚三十出头就开始冬眠,醒来又又来到了木星空间站,就好像昨天他的战友和亲人还在身边,一觉醒来,陪伴他的就只有机器人了。来到木星空间站的几年,很少有真正的人来。来的也都是冬眠中的人,他们到达目的地才会苏醒,在木星空间站他们只是过客。

这次来的,是跟他一样的清醒的人类,所以他很兴奋。同时,这个人肯定有重要的消息,不然不会清醒着过来,又是什么样的消息需要一个人亲自过来告诉他呢?

这时人类已经掌握了全息技术,木星轨道跟地球有延时,但是通话的两个人是可以看见对方以及对方周围环境的全息影像的。而且人类几十年前就掌握了量子加密技术,即使是绝密级别的信息也完全没必要派一个人过来。所以,这个消息一定是与他相关的。

他离开了中控室,到了空间站的港口。港口平时是封闭的,在外面看不出来哪里是空间站,哪里是港口。当外面的飞船来的时候,港口部分的空间站变得透明,飞船可以直接开进来,或者被空间站拉进来;港口内的人也不用穿着舱外航天服,此时他既不会缺氧,也不会被宇宙射线辐射。对于这个科技,李思明一直很难以理解,但他就是实实在在的被发明出来了。

飞船在空间站的指引下自动停在了港口内,舷梯降了下来,却没有人出来。李思明走了进去,看见一个人背对着他坐在冬眠机器上。这个人刚刚醒来,需要一点时间恢复。

这个人是罗斯,太空探索组织的元老,也是主要管理者之一。他虽然生的比李思明晚,却早过了退休年龄了。

“你好,这几年在木星空间站很寂寞吧。”

“也没有,有这么多机器人陪着,还好吧。这么远您亲自过来,一定有事吧。”

“是啊,确实是。不过不着急,木星空间站建立这么多年,我还没来过那,你带我到处转转吧。”

虽然罗斯没来过木星空间站,但是他参与了木星空间站设计的全过程,这里的一切他并不感到很陌生。他唯一不熟悉的就是空间站的花园。花园里不光有花,李思明还种了很多蔬菜,甚至还有一颗香樟树。

在李思明参加预备队之前,他是一名空军的飞行员,驻地的周围就有这种树,他和女朋友常常在香樟树下约会,时间长了,他就喜欢上了香樟树。当他要冬眠的时候,她哭得像个泪人。最后,她没能跟他一起冬眠,她有自己的父母,只能看着李思明沉沉的睡去。

当李思明醒来的时候,她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过完了她平淡的人生。

李思明到木星空间站之前,知道空间站上有花园,就带了几株树苗,最后真的有一颗活了下来。他常常到树边坐着,觉得后半生能陪伴自己的只有香樟树了。

罗斯看着这颗香樟树,跟李思明说了他此行的目的。

人类刚刚突破了反物质发动机技术,这种发动机能提供更多的能量,飞船也飞得更快。不过获得反物质比较困难,所以只能先建造一艘反物质飞船进行远航,探测并收集反物质,为后面的探索打下基础。这艘飞船由一名人类带领几百名机器人进行远航,组织研究认为,李思明是最合适的人选,就派罗斯做代表来征询李思明的意见。

不过,这艘飞船还需要十年才能建好,如果李思明答应,他现在就需要进入冬眠,等待条件成熟后再苏醒。

李思明的父母在他苏醒之前就都去世了。他的朋友和战友即使活着,生理年龄也比他大几十岁。

他已经无牵无挂了。

几乎没有犹豫,他答应作为唯一的人类进行这次远航,即使这次远航的目的地还没有最终确定——因为飞船目前还在图纸上,发动机也只是实验性的造出了一台。

如果说有牵挂,那就是这颗香樟树了。

他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带着这颗香樟树一起走。

进入冬眠之前,组织为李思明举行了一个仪式。组织的全体成员都出现在了全息影像里,罗斯和李思明分别做了简短的演讲后,组织全体成员都通过全息影像给李思明敬了一个军礼——太空探索组织已经不是军队了,这个军礼是组织的所有成员乃至于全人类给予李思明的最高礼遇。

李思明回敬了一个军礼。

仪式结束后不久,李思明再次进入冬眠,这次不知道要过去多久才会醒来。

核聚变发电技术成熟后,人类认为核聚变发动机技术很快会被突破,人类将全面拥抱宇航时代。化学火箭时代能去太空的人很少,宇航员并不多。如果真的进入宇航时代,需要提前储备人才,所以组建了太空远征军预备队,成员大部分是从空军的飞行员中选出来的。后来,核聚变发动机技术迟迟不能突破,预备队只好解散,大部分成员退役,没退役的大部分是科研人员,预备队由军方移交科学院,主要方向放在宇航飞船的前瞻性研究上。

后来,随着核动力发动机技术的突破,科学院和军方又组建了太空探索组织进行太空探索研究,同时开始大规模招收人员进入组织为太空探索做准备。

李思明在沉沉的睡眠中渐渐苏醒过来。

这一次,他睡得很沉,几乎没有做梦。上一次冬眠,快醒来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抱着一颗巨大的香樟树遨游在星海间。香樟树的根部是一个巨大的发动机,喷出蓝色的火焰;树冠变成了一圈飞机的机翼,他骑在树干上,像哈利波特骑在扫把上一样。梦里,他就骑着这样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飞出了银河系,向仙女座星系飞去。

这次冬眠后身体的疲乏感很快消失,他很快就醒了过来。

一名医生询问了他身体状况,确认他身体状况没问题后,医生嘱咐他几句就出去了。

他往周围看了看,有一名护士在屋里。

“我可以起来吗?”

“可以,只要你感觉身体没问题就可以。”

李思明坐了起来。

“这屋子跟我当飞行员时的病房差不多。”

“是吗,您一定是个非常优秀的飞行员吧。”

正说着,一个身穿军装的人走了进来。

“您好,我是太空远征军研究部的,我叫张荣飞,是来接您的。”

“您好。”

李思明发现这个军人的军装跟自己做飞行员时有很大差别,但的确能看出来他是一名军人。

李思明下了地,他感觉这里好像不是太空。

现在人类的宇宙飞船是可以制造人工重力的,g值大小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木星空间站的g值比地球要小一些,所以他一下地就感觉出来了。

李思明马上询问张荣飞自己是不是回到了地球上,张荣飞告诉他确实他们现在是在地球上。

吃过饭后,他们出了楼,外面已经有一辆车在等着他们了。

这辆车虽然有流线型的车身,但好像没有玻璃车窗,看不见里面是什么样的。轮胎好像也特别加固过。他们一走近,车门自动打开了。上车之后,倒是可以看见外面了,仿佛车身是全透明的,连脚下的地面都能看见。

“这样坐着习惯吗?”张荣飞问

“有一点不习惯,可不可以调的暗一点。”

说着,车身自动变暗了,车身和车底变成了跟太空船差不多的样子,只留下车顶和车窗还可以透进阳光来。

“这样是不是跟以前您做飞行员那时的车差不多?”

李思明点点头。

开了一会,车就上了高速,开始平稳的加速,李思明感觉自己好像坐上了高铁。他当飞行员的时候,高铁已经在全国普及了,那个时候出差他很喜欢坐高铁。对一个战斗机飞行员来说,做客机显得很慢;高铁更慢一点,不过在另一个视角观察车窗外景色的变化完全是另一种感觉。

“好久没体验脚踏实地的感觉了。”李思明感叹道

“其实您早就回到地球上来了。”

“我不太明白。”

“现在是2286年,您冬眠了近两个世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