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中三品(1 / 2)

“陈白袍?”

韩易心中暗自纳闷,正要继续追问先去,却见赵不易只是一笔带过,像是有意避过什么东西。

只见赵不易接着说起了中三品。

“所谓中三品:

生息:达到五龙之力之后,身体的内脏器官就会去除杂质,得以臻善,达到了标准,可以产生真气。真气可以在全身运行,相较于单纯的力气,有着种种妙用。”

“道长,真气既然是由身体内的器官产生,为什么一开始不可以呢?”

韩易不解的问道。

“这孩子果然有悟性!”

赵不易心中不由得赞叹道。

“你问的不错!其实不经过下三品对身体的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生息之境,不过这种生息境被称为‘伪生息境’。”

“伪生息境?还请道长详解。”

韩易俯身下拜问道。

“生息,是经过炼皮、易骨、伐髓三个境界之后,身体的筋肉,骨骼、脏腑都经过全面的强化之后,有脏腑生成的更高级别的能量,也就是江湖人称的‘真气’。其本质是经由脏腑生成的一种能量。”

“这种能量,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与生俱来的,为什么会感受不到?”

“只是因为,它的量微乎其微,几乎是感受不到。世上往往最不缺的就是聪明绝顶之辈,聪明之人又最善走捷径,于是就有了种种方法使人能够感知到它,催发壮大它。”

“方法?是什么方法?”

孙大叔在旁边也听出了兴致,赶忙问道。

这时赵不易却是清了清嗓子,咳嗽了几声,示意两人自己渴了。

韩易到底是年轻人,脑子转得快,动作也快,赶忙取来水囊,里面装的可不是水,而是村长家里自酿的米酒,往常时候舍不得轻易拿出招待别人,这一次是沾了赵不易这位神医道长的光,上山的时候也已装了满满的一个水囊。

赵不易递过碗来,让韩易满满的倒上了一碗,随后一饮而尽,满足的长长的“啊”了一声。

才有开口讲到。

“这第一就是吃了什么天材地宝、灵丹妙药,籍由此转化生出真气来。”

“刚才道长讲到‘真气’是由脏腑生成,未经伐髓之境的锻炼,此时的脏腑能否转化的了吗?”

韩易不解的问道。

听到韩易举一反三的提问,赵不易不由欣慰的点了点头。

“问得好。这就是我要说的重点。未经伐髓之境的锻炼,脏腑对于这些天材地宝、灵丹妙药的转化是很低的,如果说伐髓之境的人可以转化七八分,普通人也只能够转化两三分。”

“所以,普通人要想借此感受到生息的真气,要么是数量够,要么是质量好。”

“但是药有三分毒,那些没有办法转化的部分会积留在体内,形成药毒和丹毒。所以,借此进入生息之境的人在境界稳固后往往要下大功夫清除体内的药毒和丹毒。是诸多方法之中最不可取的。”

“而且使用这种方法的人往往是以世家、豪强、富商大贾,没有其他原因,耗费的资源太大,完全是靠金银堆出来的,普通家庭根本就用不起。”

听到此处,韩易不由得暗自咋舌,怪不得俗话说“穷文富武”,真的是比不起。

“第二种方法就是靠外力的引导,达到养窍之境的高手,可以出手帮助人来感受道真气,并且引导真气的运行,不过对于被引导者的资质和天分的要求很高。

就像俗话说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样的师父教一帮徒弟,有好的,自然也会又差的。

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对于人体的影响小。不好的地方就是对于资质和悟性有要求”

“第三种方法,有高手出手种下真气种子。达到外发之境的高手,可以出手将自己的真气凝聚成一枚种子,栽种在体内,就像将种子撒在泥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一样。”

“你可知这种方法有何优劣?”

赵不易在这里卖了个关子,起了考教韩易的心思。

韩易思索了一会儿,才开口回答道:

“既然人与人是不同的,那么每个人产生的真气也一定是不一样的。用别人的真气种子栽种在自己体内,那么必然与自己本身的属性不符,即便是能在体内生长壮大,也必然会有隐患。”

对于韩易的回答赵不易是很满意。这根当年一代夫子张无解的《武评》上说的极为相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