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28(1 / 2)

农科院出面能解决很多问题,包括与当地政府联系,协助一级行政村定选种植作物。

粮食问题是重中之重,不是说我举着钞票,到了田间地头能随意承包土地种植作物。

耕地有红线,种植种类也有红线,配额需要调配,要根据产能计算后申报、审批。

所以说这一趟是过来调研,看看货源,看看庄稼地,看看当地政策,看看可行性。

这么做是控制成本,稳定货源,多一道中间商,不光是成本提高,还多了不确定因素。

中间商撕毁合同怎么办?原材料质量不过关怎么办?就是突然涨价你也受不了!

库存能有多少?能经得起几回折腾?一旦原材料短缺够,补发不及时,停工怎么办?

席桂澜想要把厂子做大做强,面向全国铺货,让尽可能多的人省点钱,那她就要费心。

钟惊涛也是个野路子出身,他懂什么?啥也听不懂啊。

可不懂,咱也能解决问题。把样品带来,让农科院的人看看,什么品种,一目了然。

就要这样的,一模一样的,别人搞不出来,农科院搞不出来么?

对人家来说这就跟掌中观纹一样简单,毕竟这是农贸市场采购的商品,不是特殊品种。

在哪种,怎么种,生长周期,适用化肥农药种类,人家一个个都如数家珍。

甚至一个刚来实习的农大毕业生都能跟你细致到这种辣椒的历史来历,引进时间,栽培育种过程,参与的科学家是谁,全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很简单,这玩意儿在西南省辣椒种植产地到处都是,都不用专门申报等审批了。

直接跟一级行政村洽谈合作吧,福天食品厂的产量是多少,能消化多少种植产量。

没开始生产也没关系,这些地方都有跟其它生产厂合作,直接给出个估值。

调研行程只有周四一天时间,周五钟惊涛等人必须赶回去,晚上还有演出。

不过一天的时间也够用了,都是外行看什么?看得懂么?但调研的目的达到了。

飞机上,钟惊涛对李旭彪问道:“彪子,就你家做生意,下一步怎么办?”

“我?”李旭彪指着自己鼻子,想说我家里做小买卖的是不假,还开了二十多家连锁店。可我不过是打小在店里看看生意,我又没参与过实际经营,我哪懂啊!

但老太太慈眉善目地看着他,他不想让老太太失望,急中生智道:“试生产,跑销售,咱得招人了,北方城市先跑一遍。”

“对,我们拿着样品去跑跑销售,拿着订单开工生产。”

孟海东在一机厂搞采购,他反向逆推供应商的行为,大致也就这个流程。

谢北国打岔道:“灌装机和封装机也快好了,下礼拜可以试生产一批,还得送检呢。”

送检后会拿到产品报告,包括申报产品质量,办生产批号等等都得用到。

钟惊涛看向孟海东,询问道:“有多少人被调岗待业的?连着家里人,给我个名单。”

孟海东眼睛一亮,比划个大拇哥,应道:“好嘞,明天一早我去跑一圈打听打听。”

他知道归知道,人愿不愿意干,还得问一声,不能挑头担子一头沉。

“彪子,二机厂你熟悉,找销售部的人问问,我们要对部队供货。”

李旭彪愣了,他们那都是军用轻重工机械加工啊,客户确实是部队,但不是军粮采购。

“问问关系户,他们各自的采购标准,等下周把样品拿给人家看看。”

“味道上,我有信心,晚上饿了,能再干俩大馒头。”李旭彪沉思道:“可军粮,难说。”

李旭彪考虑的是野战军粮,他们拉练的时候很少能够吃到,关键还是这玩意儿太贵!

“就我仅有的几次尝鲜机会,有几颗水果糖,一包豆奶粉,两块压缩饼干,一袋冲剂。大体如此,有区别的就是有的有加热块,自己用水壶或者水缸煮挂面和面糊糊。吃着一般!干的干着吃能噎死,必须得想办法泡水里汤里吃。没有大白馒头,咱辣椒酱怎么吃?”

确实如李旭彪所说,辣椒酱属于佐餐酱,就着热乎乎的大白馒头,谁不能干三四个?

可作为野外单兵口粮,上哪有热乎乎的馒头给你?刚架上锅一发远红外就给你炸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