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 / 2)

李旭彪下午带了一群人开着卡车来到三院米线店外,从车上往下卸开业花篮。

钟牧阳和席桂澜两口子把于幼竹托付给吴艳茹,也来到了米线店,明天就是试营业了,高汤得提前炖上,不然明天都没得用。

见到李旭彪这帮钟惊涛的小朋小友正在店外布置,老头眼睛一亮,满眼都是喜欢。

他上前一交流,果然这帮人都是行伍出身,听说是涛哥的父亲,一个个客气极了。

老头就喜欢跟当过兵的小伙子亲热,见到他第一件事就是立正敬礼。

这花篮一摆上,几条红绸彩带挂上门头,那新店开张的模样就有了。

街坊邻居路过的都表示明天要来尝尝鲜,不图别的,就冲着老厂长的面子都得来。

有李旭彪这伙人在这,钟牧阳只需要动动嘴皮子指挥就行了。

“叔叔,就这两大缸高汤?能够么?”

钟牧阳听到李旭彪质疑有些不明所以。

李旭彪说道:“根据这口缸的直径和深度,我估计能盛一百斤高汤,两缸就是两百斤,两百碗吧?明天就这两百碗,能够用的?三院就两万来人了吧?”

钟牧阳眨了几下眼睛,慢慢意识到了问题,是呀,三院多少人了?

就冲面子来尝个鲜,那也不止两百碗:“他们这准备少了?”

“叔,二机厂有炊事车上用的电热加热缸,一口容量五百斤,电价便宜,比烧炉子省,还能手动调节温度,要不我们去拉一口过来?”

“不是,就开业头几天新鲜,以后能用的了么?”钟牧阳往隔间里的小仓库看了一眼,别说高汤不够用,估计除了两种酱料能裹的够一天五百碗的销量,其它全不够。

李旭彪往屋里瞅了一眼,心说涛哥他们家都没做过买卖么?

这家店大致是个什么生意,他们自己都没个数么?

两万多人的小区,附小两千多孩子,附医上万的就诊量,独门独院的生意,几百碗?

这话赶话仔细问了下,光碗才准备了五十个,折叠桌算上店里店外才八张,够干嘛的?

“包我身上了。”李旭彪把胸口拍的砰砰响,问明白五百碗打底,要多少高汤的材料,多少米线,转头安排小兄弟去采买来,他带着两个人开卡车去二机厂拉电热缸。

五百碗的米线,就周楠苼一个人,多算一个老太太,她俩也忙不过来啊。

李旭彪心说涛哥不打招呼,但咱知道了哪能掉链子,这些兄弟有对象的都给叫来帮忙。

一群当过兵的小伙子办事绝对麻利,而且主观能动性极强。

去买肉的直接让人给送货上门,猪、牛棒骨和腱子肉,一点肥肉不带,鸡只要老母鸡。

买米线的也是左一家右一家的问,货比三家,就怕不懂行买了假冒伪劣产品。

李旭彪带了人直接从仓库里拉一台崭新的电热缸,钱都没付,在库管那签个名就行了。

再开车去到家具市场买桌椅板凳,比上回去城里小商品批发市场买的贵了点,也认了。

五点之前,各路人马全部回来,重新布置了一下店面,一切井井有条。

钟牧阳高兴坏了,满身都是干劲,从隔壁合资社里成箱的搬最贵的冰棍儿和饮料。

席桂澜泡了一二十碗米线,琢磨着等这些孩子们回来给他们下了尝尝。

这李旭彪小兄弟的女朋友都接来了,正好手把手的教她们怎么弄。

这些女青年要么上过高中或大专,要么就是工厂里做工,直接就分工明确流水线作业,谁负责盘米线卷儿,谁负责烫米线,谁负责调料,谁送餐收桌子,就全安排妥了。

至少明天试营业第一天,姑娘们能过来帮忙,等回头涛哥来家,再让他看怎么弄。

钟惊涛的酒量很差,酒品也不好,而且他还喜欢热闹,甚至可以说有点馋酒。

他平时晚上在家也就是一瓶啤酒,周楠苼去饭店上班,他偷摸喝也没人能拦着他。

周楠苼娘家人知道他没啥酒量,也不想灌他,中午吃饭也就让他喝了一瓶左右的啤酒。

这一瓶啤酒不至于喝醉,下午还能陪着丈母娘打打麻将,反正输多输少都是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