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老臣心事(2 / 2)

那些年轻人不了解于谦,以为于谦不支持就是反对,只是迫于太后的压力不敢明说。

可同朝为官几十年的胡濙等人太了解于谦了,这是一个连永乐大帝都敢骂,十族都在鬼门关走了好几圈的狠人。

于谦若是支持,那就肯定会说支持。

于谦若是反对,那就肯定会说反对。

于谦说要三思,那就真的是在三思。

胡濙颤巍巍朝于谦抱拳道:“于大人,这事您真要三思清楚啊,大明可才折损五十万人,大明的百姓是真的经不起折腾了。”

于谦幽幽望了胡濙一眼,他本来是真不想打的。

京都是不得不死守,瓦剌骑兵已经越过了长城,还攻陷了紫荆关,京都是大明最后的门户,若是不守,那遭殃的便是大明的百姓。

瓦剌骑兵只要越过了京都,那整个大明黄河以北的百姓,都将变成瓦剌的羔羊。

兴兵北上却是要耗费大明无尽的人力无力,到时侯无论胜负,苦的都将是大明的百姓。

正是胡濙那句“于大人,永乐一朝,你曾作诗劝永乐大帝为天下黎民收敛其好战之心。”让于谦变得举棋不定的。

于谦仔细回忆起永乐一朝。

永乐大帝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为至少三代人打出来和平。

以前于谦觉得永乐大帝这句话就是胡扯,明明就是他自己爱打仗,还非得扯上什么三代人的和平。

可现在于谦开始理解永乐大帝这句话了。

永乐大帝在的时候,那是威压四海,四方宾服。

可永乐大帝才只走了二十五年,瓦剌的骑兵就敢越过长城,还俘虏了大明的皇帝,并一路打到了大明京城。

于谦越想越后怕,假使这次瓦剌南下,大明朝堂之上没有自己这样一个兵部侍郎,或者没有太后支持自己,那大明现在是不是就真京都南迁步前宋后尘了?

那大明的百姓怎办?

再二十五年后若是再遇到这种情况,朝堂上可不一定再有一个自己这样的兵部侍郎了。

于谦突然觉得,或许为了子孙后代,自己这代人苦苦也是值得的。

永乐大帝虽没能够为三代人打出来和平。

但汉武大帝却是真真正正为大汉打出过和平的。

胡濙了解于谦,同样是从永乐一朝走过来的孙太后自然也了解于谦,瞧见于谦那幽怨的眼神,孙太后直接开口道:“这事确实过大,需要圣心亲裁,然而现在皇帝殡天,诸公,商议下另立新君的事吧。”

孙太后此言一出,前一刻还在议论纷纷的朝臣,顿时间变得鸦雀无声。

包括于谦在内,所有人都跟被点了哑穴一样。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终于有一道声音大喊,“母后,臣反对,皇兄目前还生死未明,哪有现在就另立新君的道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