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天下最高的荣誉(1 / 2)

徐有贞此话一出,不少大臣都心思活跃了起来。

是啊,大明宣德之治后,那是四海升平。

大明只有瓦剌一个敌人,除了北方,内外环境都良好,国内没有任何战乱或战事。

此时就算南迁,大明也依旧可以一心对敌,不会受到其它事情的干扰。

就连郕王也不再说话,手指轻轻敲打起来,显然是陷入了思考。

于谦见状暗道不好,立即道:“太后娘娘,郕王殿下,诸位同僚,请再听谦一言。

瓦剌孤军来犯,劳师以远,无法持久作战,看似来势汹汹,其实隐患极多。”

徐有贞知道此时朝堂上已经有不少人倒向自己了,现在就欠最后一把火,于是当即就道:“于大人可别信口雌黄啊,有哪些隐患说来听听。”

徐有贞相信,只要于谦说不出个一二三四,那么接下来在这朝堂之上,他就不是孤军奋战了。

哪想于谦斜视他一眼,当即就竖起一根手指,“其一,瓦剌军队长时间交战,没来得及休整,已露疲惫之相。”

于谦又竖起一根手指,“其二,众所周知,瓦剌军内部并不和谐。

瓦剌军分别为也先、脱脱不花、阿剌知院三人统率。

脱脱不花虽然是大汗,但实际统帅却以也先为首,也先与脱脱不花、阿剌知院矛盾重重,相互争权夺利,瓦剌军队根本无法长期作战,一旦战事进入相持阶段,瓦剌便只会越来越弱势,甚至直接四分五裂。”

于谦又竖起一根手指,还要继续往下说。

徐有贞顿时慌了,他只是一个负责文史修撰工作的从五品文官,甚至连前线战报都是今早才知道的,真论战场形势,怎么可能论得过于谦这个兵部侍郎。

之所以站出来主张难迁,也只不过是为了搏一份荣华富贵。

宣德之治后的大明是不以言论罪的,徐有贞的南迁只是提个建议,就算朝廷不采纳,也不会给徐有贞带来什么实质影响。

反倒是如果南迁的建议被采纳,徐有贞他将飞黄腾达。

见于谦开始摆事实讲道理,徐有贞连忙道:“郕王爷,其实微臣的建议跟于大人的主张并不冲突。

臣的意思是,大明可以在固守京都的同时,安排部分大臣护送太子爷跟太后娘娘先行去南京,这样便能多安排一条后路,一旦京都失守,朝廷仍可在南京东山再起,大明也不会失去国祚。”

此话一出,优势又回到了徐有贞那边,不少大臣都觉得这做法最为稳当。

于谦却怒斥道:“难道你们想再经历一次靖康之耻,臣子之恨吗?”

这话就真的太言重了。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当初反对岳飞的那些人,现在都还在跪着呢。

顿时整个朝堂上下,都变得战战兢兢,除了支持于谦的那些武将,谁都不敢再轻易开口。

于谦继续掷地有声道:“大明京都此时尚有十万大军,也先就只三万骑兵。

诚然也先挟胜而来,士气高昂,但大明京城防御力极高。

历朝历代,历场战争,你们有见过骑兵攻城的吗?

你们有见过有三万人攻下十万人驻守的城池的吗?

更何况京师周边仍有很多地方军队,各路勤王大军也正陆续调往京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战争会对大明越来越有利。”

土木堡战败的三大营残兵还在陆陆续续逃往京都,周边的地方军队也在陆陆续续赶来。

于谦不知道最终面对瓦剌的时候,大明有没有十万大军。

但于谦知道,到时候瓦剌肯定不止三万人。

击败大明军队的是也先率领的三万骑兵。

但这次瓦剌南下,除了也先所率的那一路三万人外,还有脱脱不花所率领的三万,以及阿剌知院的两万,总兵力至少在八万以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