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千古绝词诞生,才子疯狂!35(1 / 2)

一张宣纸,被翻来覆去的看。

这名礼部官员,完全被这词给震撼得无以复加。

“这首词,太妙了啊....”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只第一句,便让人沉入其中,脑海中不由畅想起曾经的那个她....”

这名礼部官员曾经在村里,有一位心仪的姑娘叫小芳。

只是苦于当初是耕读的穷书生,不敢上门提亲。

待他考进进士,功成名就之时。

重回故地....

那女子却已经嫁做人妇,成为挥之不去的遗憾。

此时,他陷入了这首词的意境之中。

脑海中再次浮起曾经的青涩,曾经的悲情.....

他就这样,久久无法自拔....

“许主事,何以停滞?”

直至,巡查的礼部郎中张羽,发现了这名官员的异样。

这张羽可不一般。

虽然只是个五品的礼部郎中。

却是明初四大才子之一。

明初四大才子分别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这四人互为诗友,以诗词闻名,合称吴中四杰。

朱元璋虽然不喜欢文人,但却喜欢用文人。

这四人都被朱元璋要求入朝为官。

吴中四杰当中最出名的高启,曾经在洪武三年,被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

但这高启自视甚高,有文人风骨。

固辞不受,最终被赐金放还。

原本这也就罢了,最后这个高启写了首诗。

其中有“不肯折腰为五斗米”的句子。

除了这首,还写了《牧牛词》、《捕鱼词》、《养蚕词》...等。

这些诗没有把田园生活理想化。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级剥削和人民疾苦。

这可把朱元璋给气的。

给大官儿不干,还写诗针对自己。

于是乎,洪武十一年,也就是今年。

直接把高启给咔嚓了...

也就是说,现在四大才子,只剩下三人。

剩下的三人,都不敢忤逆朱元璋,在朝中做官。

这张羽便是其中之一。

不过张羽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但奈何怕死。

不过为了表达自己心中不满,在朝中干活不卖力。

因此被朱元璋不喜。

现在在礼部任职,主要的从事撰写庙碑。

张羽写的最出名的诗句便是被文人传颂的《咏兰花》。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其实,也是用诗句述说自己的遭遇和无可奈何。

在朝廷之中,张羽也是被公认的大诗人。

因此这次协助诗会举办,太子朱标特意派遣了张羽。

“张大人,出诗才了,您看看...这词是否是妙句?”

这名礼部主事,将诗词拿起,递给了礼部郎中张羽。

他觉得,只有四大才子之一的张大人,才能看懂这首诗句的含金量,自己还差点意思。

“本官看看...”

张羽疑惑的伸手接过。

这许主事也算颇有才华,真有诗词能让他如此失态..

嘶....

当张羽看到宣纸上的诗句后,整个人呆住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仅仅第一句,便让他整个人深陷其中。

不再是堆砌辞藻,不再是强押韵律。

文字是有魅力的,诗词亦是如此。

文字的组合博大精深,无穷无尽。

当这些字迹组合在一起,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第一句的水平。

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这个所谓的“才子”。

人生如果永远像你我初次见面那样多好啊。

便不会感受手中团扇,因秋风萧瑟而被弃绝的悲凉?

张羽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曾经,自己的内心。

谁没有青春年少之时,谁没有心中挚爱之人?

张羽是才子,是诗人,是浪漫主义者。

自古才子配佳人,催生多少感伤的爱恨情仇!

张羽曾经,就有一位挚爱...

只可惜,经历元朝末年的动荡之时。

相爱,不能相合。

忍受相思之苦。

待明朝建立后,张羽立刻去寻找了自己的挚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