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求月票)34(1 / 2)

“难道,我跟妙妙注定有缘无分?”

李青峰行走在秦淮河畔,周围熙熙攘攘。

凉爽的秋风打在脸上,他的心情犹如冰窖般寒冷。

仿佛与周围的热闹格格不入...

超越六百年的时间跨度。

见到了自己梦中十几年的那个女子。

可一连串的误会,越来越深。

两人好像渐行渐远。

如同平行线一般,无法相交。

李青峰一直是相信命中注定,因为他身上就发生过。

可为何命中注定的事情,却有这么多坎坷呢?

也正在李青峰思绪万千之际,耳边传来阵阵嘈杂之音。

“别偷看,别看,此诗必能入选!”

“大明的诗坛要复兴了,如此盛大诗会,有本才子出马必定重振盛唐之风。”

“嘿嘿,方才我妙笔一题,便是千古绝句出现。”

循声望去,李青峰发现眼前的风景变了。

在这秦淮河畔,寸金寸土之地,有一空旷之处,正有许多工匠忙活,在打造一个大型的台子。

处于半成品的高台之下,热闹非凡。

其下,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独立墙面,接近两丈高,三丈长,墙面通体雪白,上面还有琉璃瓦装饰。

这墙面上面贴着有许多诗词。

台子附近,则是有十几条长长的木桌,接近三丈。

有许多书生模样的人。

或是站在诗词墙前,瞧着上面的诗词。

或是站在桌前,正在写诗词。

这江南富庶之地,无数才子风流。

大明朝极少有诗会举行,突然有了诗会,包括这前来科举的文人,和各地的才子接踵而至,络绎不绝。

“对了,这是诗会。”

李青峰这才想起,昨日晚上,二虎过来传话。

让他来这诗会前来报名参会。

在附近随便找了一人打听,才知道这便是诗会的入选。

这诗会,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参加。

想要参加,就得先用一首诗通过初选,只需写出的诗词能上那大木板之上,就算有了资格。

“哈哈哈,我入选了,大家快看,那便是我的诗词。”

随着一名伙计将一张写着诗词的宣纸,贴上了墙诗词上,一名书生模样的人指着大喊,生怕别人看不到。

李青峰也瞧了过去。

[月桂秋逾秀,风高夜自凉。]

[千门喧鼓角,何以返潇湘。]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以中秋为题。

“好诗啊,简直是妙笔生花。”

“难怪可以入选,当真不错!”

“好诗好诗,刘兄....恭喜入选了。”

人群中,不少此人的好友恭维。

“侥幸,侥幸,哈哈....”那被称赞的姓刘的才子也是洋洋得意。

能入选就已经超越不少人了。

剩下的人,恭维完之后,则是继续冥思苦想开始想诗。

“也不咋地,怎么这么多恭维的?”

李青峰不由嘀咕,随后便想到缘故。

饿肚子的时候只想吃饱饭。

吃饱饭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这明初刚结束元末战乱,华夏大地正在缓慢恢复。

之前那些文人墨客,都在战乱中死了一批了。

这诗坛凋零也是正常,远不可能跟盛唐相比。

“公子,可是要题诗?要笔墨否?”

这时,一名穿着布衣小帽,伙计模样的人走来。

这些人并非是诗会的工作人员,而是过来赚钱的小厮。

这里很多才子过来题诗。

大多数人出门却不会带笔墨。

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请得起书童的。

这就是商机!

提供笔墨,比店里直接贩卖笔墨,获利还多。

这些才子们也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舍不得几个铜钱。

李青峰点头:“要,当然要。”

小厮道:“公子,二十文钱,帮你磨好墨。”

李青峰一摸身上,身无分文。

这朱元璋好是好,最高规格招待自己。

就是一分钱都没给。

总不能开口去要钱吧?

李青峰一摊手:“没钱。”

小厮翻了个白眼走了。

心道:穿的这么体面,没想到是个穷鬼。

“慢着...”

李青峰摸了摸身上,从上摸到下,最终摸到了裤腰带,直接把腰带解开,递了过去:“用这个抵,可否?”

古人的腰带就是装饰品,衣服是长袍,用来束身点缀,并非是紧裤子用的,也不存在会掉裤子的情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