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借力媒体(2 / 2)

“同志,咱们说干就干,我明天就送货,亏了我承担损失,可以吗?”

大堂经理微笑道:

“可以啊,老总肯定会通过我这个合理化建议。”

大堂经理当仁不让,直接拥有了合理化建议版权。

两人哈哈大笑,心照不宣。

大堂经理从名片盒拿出一张名片,双手递过来:

“这是我的名片,有事联系我。”

方博双手接过,名片上印着大堂经理的姓名:管红标。

方博也自报家门,拱手告辞。

管红标瞭一眼桌上的中华烟,哈哈一笑,好像桌上空无一物。

方博出酒店门时,两个门童眼中的失落,已经化成浓浓的敌意。

他俩冷冰冰瞅着方博,一副“下次别让我碰见你”的决绝。

方博冲两人笑一下,扬长而去。

你俩格局小了。

有远见的人,眼中哪有这么多把鸡毛蒜皮。

方博出了金海酒店,直奔邮电局营业大厅。

他需要打一个电话。

李辣姐凉皮能不能走上金海酒店餐桌,这个电话,才是至关重要的。

邮局营业大厅墙角,排列着几个有机玻璃搭成的电话亭。

1983年市民安装一部固定电话,初装费高达3700元左右。

如果没有单位公费报销,一般家庭很少安装电话。

方博进到一间电话亭,从衣兜掏出晚报上撕下来的纸片,看着上面的新闻报料号码,手指戳进座机的拨号盘,一圈一圈拨号。

“嘟、嘟、嘟……”

对方接听电话:

“你好,我是晚报新闻部,请问有什么新闻报料?”

方博拿腔捏调,模仿外国人说中国话:

“你好,我是一个外国友人,您是晚报热线吗?”

“是的。”

“请问一下,我如果入住金海酒店,能不能吃到本市最正宗的李辣姐凉皮?”

“呃,这个……你想吃到正宗的李辣姐凉皮,应该去人民路李辣姐凉皮店。”

“我时间有限,很想在金海酒店品尝李辣姐凉皮。”

“据我所知,金海酒店以西餐为主,没有李辣姐凉皮。”

“哦,我很失望,贵报能不能呼吁一下,让李辣姐凉皮出现在金海酒店餐桌上?”

“嗯,这倒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素材,我们晚报正在搞一个‘舌尖上的小吃’专题,我会把你的想法,给领导汇报。”

“太感谢你了,你的办事效率真是顶呱呱,Thankyouverymuch,拜拜。”

方博英语发音一般,但对能帮自己忙的晚报,他还是飚了一句自认为纯正的英语。

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晚报是流量最大纸质媒体。

那时候,随便在街头走一走,都能看见不少人不是拿着一张晚报看,就是拿着一张晚报匆匆赶路。

方博前两天在晚报上看到“舌尖上的小吃”专栏,便撕下了专栏报料电话。

如果把金海酒店引进李辣姐凉皮之事,以新闻报道形式刊登在晚报上,那种爆炸效应,不亚于前世的明星带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