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你太厉害了(1 / 2)

第二天上午,方博将200碗李辣姐凉皮,用食品保鲜袋封装好,放在装有冰块的食品塑料箱中,雇了一辆三轮车,送到金海酒店。

金海酒店门口两个门童,看见方博又来了,竟然满脸堆笑,争相与方博说话:

“你好,管经理说,您来了,可以直接去经理室。”

“您好,这些货物,要不要我帮您搬进去?”

从门童态度大变,可见管红标已经事先叮嘱了门童。

方博也笑脸相迎,对门童乙说:

“有劳您,帮我把这些食材搬到餐厅。”

门童乙愕然。

说一句客气话,你还当真了?

门童甲看着门童乙,幸灾乐祸笑道:

“哥儿们,你有眼色,前途无量,快去搬货吧,我一人在这儿盯着,没问题。”

门童乙看着三轮车上堆积如山的塑料箱,表情痛苦,陷入沉思。

方博笑道:

“搬箱子的时候,轻拿轻放,别搞坏管经理看中的食材,顺便说一句,你也不白干,有5元钱小费。”

方博抽出一张5元钞票,直接递给门童乙。

1983年的5元钱,算是一笔不菲的小费了。

门童乙大喜,接过小费,乐呵呵去搬运箱子。

门童甲脸上的笑容,一下僵住。

方博走进大堂经理管红标的办公室。

管红标正在接受晚报记者采访。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记者,眉头锁成个重重的“川”字,板着小脸,嘟着小嘴,拿着一个小本本,有板有眼采访管红标。

一个长发飘逸、络腮胡浓密的摄影记者,同样板一张胖脸,眉头也锁成个“川”字,从不同角度,给管红标“咔嚓咔嚓”拍照。

在方博记忆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记者,都误以为自己是无冕之王,喜欢皱着“川”字眉进行采访,据说这种标配表情,得之某主持人真传。

方博悄无声息站在一旁静观。

没想到管红标真是一个人才,言谈举止收放自如,把李辣姐凉皮夸得没边没际,说外国友人在金海酒店吃到李辣姐凉皮后,盛赞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云云。

两个记者一顿猛烈采访,拿着金海酒店赠送的纪念品,气宇轩昂离开。

送走记者,管红标两眼放光,对方博说:

“我的天啊,小方,你效率真高,晚报‘舌尖上的小吃’,来采访咱们金海酒店的李辣姐凉皮,听说国际友人对李辣姐凉皮很感兴趣。”

方博故作惊讶:

“国际友人真表达了对李辣姐凉皮的挚爱?”

管红标说:

“那可不嘛,有个外国友人给晚报打电话,说想在金海酒店吃到正宗的李辣姐凉皮。

这不,刚才两个晚报记者来采访,老总说李辣姐凉皮上餐桌,是我管红标的一大发明,让我代表酒店,接受采访,哈哈哈……”

方博也来个爽朗笑声:

“哈哈哈……,我朋友的父亲,也就是总编同志,听了我的讲述,对金海酒店的创举很欣赏,记者们的宣传,等于给咱金海酒店的凉皮小吃做免费广告嘛。”

那时候的媒体,比较讲究,这种类型的报道,概不收费。

至于媒体的软文广告羞答答降生,乃至广告明目张胆插入,那都是后话了。

管红标两手紧握,搓着手掌:

“是的呀,没想到一碗李辣姐凉皮,牵动了国际友人的心,牵动了新闻界的心,让金海酒店更火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