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1 / 2)

  【汉家的嫡长子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虽然不能确定继位的都是明君,但是至少保证了政权的平稳过渡,蒙古帝国时期的幼子守灶制度同样也是如此,但是把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继承制度混在一起,乱子自然就找过来了。】

  【两种制度的冲突不是从忽必烈开始的,早在成吉思汗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初现端倪。当年成吉思汗虽然选定窝阔台为继承者,但是却把归大汗统领的中央万户都交给了幼子拖雷。后来成吉思汗在西征时去世,窝阔台没有登基的那两年时间都是由拖雷摄政,若非如此,拖雷的儿子蒙哥也没法名正言顺的夺走大汗之位。】

  朱大帅喃喃自语,“制度冲突,要坚定嫡长子继承,好在咱家标儿既嫡又长,幸好幸好。”

  【蒙古人在中原潜移默化接受儒家文化,嫡长子继承制逐渐占上风,又接二连三的出现元朝版“金匮之盟”来约定皇位兄终弟及叔死侄继,可是叔叔死后又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于是乱子就又找过来了。】

  朱大帅继续自言自语,“不能兄终弟及,死之前一定选好继承人,还得让继承人有足够的威望继位。”

  【除此之外,蒙古人还有个旧观念,他们认为天下是黄金家族的天下,只要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就都有继承封地的资格。】

  【周天子分封诸侯,蒙古的大汗也分封宗室,镇守四方的蒙古王爷各个位高权重,有没有朝廷对他们而言没有区别,这一点看元朝建立的时候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等几个汗国便失去控制就能看出来。】

  “藩王权重,藩王权重不可取。”朱大帅仰着头,说完之后不知道问谁,“可是不分封宗王,谁还会给皇帝卖命?自家兄弟都靠不住,谁还能靠得住?”

  【还有就是按照蒙古旧制,大汗去世之后,皇后在继承人的选择上话语权很重,前头几位之前说过就不提了,到元末的时候甚至出现了皇帝还活着皇后就迫不及待逼他禅位事情。没错,就是咱们锅哥和他心爱的奇皇后。】

  【前头的那么多皇帝都是两个皇帝分庭抗礼,锅哥这儿可好,他的拥护者和太子的拥护者打的旗鼓相当,直到明军攻克大都跑去漠北草原都没消停。】

  “后宫干政,后宫干政坏事儿啊。”朱大帅摇头叹息,忽的想到他能干的媳妇还在旁边坐着立刻改口,“干政这事儿还得看人,有些人干政是坏事儿,有些人干政就是女中尧舜,妹子你说是不是?”

  马秀英:……

  马秀英懒得搭理他。

  【元朝短短九十八年的国祚,却出现了十一位皇帝和数十次兵变,武德充沛可比汉唐,但要说统治世系之乱,却没有一个大一统王朝能和他相比。与其说元朝亡于农民起义,不如说他们亡于内斗。】

  【好啦,元朝的世系就讲到这里,我是你们亲爱的up青青陌上桑,观众朋友们,下期见。】

  朱元璋愣愣的看着光幕消失,再愣愣的转身看向媳妇,“妹子,所以天音说的老朱……”

  马秀英无声叹息,“是你。”

  朱元璋放在桌子上的手开始发颤,“那大明的开国皇帝……”

  马秀英继续叹息,“也是你。”

  “大明的开国皇帝怎么能是咱啊?”朱大帅双目无神,撞墙的心都有了,“难不成咱当上皇帝之后干了太多天怒人怨的事情,神仙这是特地过来教咱怎么当皇帝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