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160(1 / 2)

  朱元璋还没有回神,愣愣的看着光幕中的画面来回变换,“弑兄啊?真狠。”

  狠人当皇帝,没准儿真能当出点东西来。

  【文宗是个很有文化的皇帝,能诗会画学问颇高,后世有人评价元代帝王,“元代诸帝不习汉文,凡有章奏,皆由翻译。其读汉书而不用翻译者,前惟太子真金,从王恽、王恂受学。后惟文宗潜邸,自通汉文而已。”由此可见一斑。】

  【他曾经辗转流落于江南、海南和荆湖,对当时民情也应有相当的了解,但是经过两都之战和明宗暴毙两次大变故,蒙古勋贵内部已经是树倒猢狲散,谋反作乱之辈层出不穷,不是说好转就能好转的】

  【文宗重新继位以后修《经世大典》,建圭章阁欲兴文治,但是燕帖木儿自持有功权倾朝野,“一切中书政务,悉听总裁”,“挟震主之威,肆意无忌”,还扬言“天下本我家之天下”,文宗无力和燕帖木儿作对,仅四年后就病逝,享年二十九岁。】

  【文宗得到皇位的手段抬不光彩,第二次登基之后便将他哥和世瓎的长子妥欢帖木儿流放到高丽,还不许他和外界接触,明宗的皇后也死在他的皇后手中。后来有人造谣说高丽那边要和妥欢帖木儿一起造反,他又昭告天下说妥欢帖木儿不是他哥的亲生儿子,转而把妥欢帖木儿流放到广西静江。】

  【越怕什么越来什么,文宗夫妻俩对兄长留下的孤儿寡母心狠手辣,可他们都是虔诚的佛教徒,非常信因果报应之说。夫妻俩第二次继位之后就立他们的儿子为皇太子,但是只过了一个月,那个儿子就去世了,所以夫妻俩一直觉得这是他弑兄的报应。】

  【文宗临死之前后悔当年谋杀兄长,说当年旺忽察都毒死兄长之事“为朕平生大错,朕尝中夜思之,悔之无及”。因此就算他还有一个儿子燕帖古思活着,为了儿子的性命着想,皇位还是得还给兄长的儿子妥欢帖木儿,这样一来他死后见到兄长也有办法为自己辩解了。】

  朱元璋:……

  得,原来只是窝里横。

  【文宗定下和世瓎的长子妥欢帖木儿为继承人,但是燕帖木儿担心谋杀明宗的事情暴露将遗诏藏了起来,转而扶持明宗的次子、年仅七岁的懿璘质班为帝,是为宁宗。】

  【然而懿璘质班在位不到两个月就得病而亡,燕帖木儿想要立燕帖古思继位,但文宗的皇后卜答失里坚持立妥懽帖睦尔,前面已经说过,她也怕地底下的大伯哥报应到仅剩的儿子身上。】

  【燕帖木儿无法,只能退一步同意妥欢帖木儿回京。妥欢帖木儿快到大都的时候,燕帖木儿率人持卤簿来迎接他,二人并马徐行,权倾朝野的大权臣在马上就开始敲打还没有登基的小皇帝,可是这时候的妥欢帖木儿才十三岁,被他这么一吓唬吓的连话都不敢说,不管燕帖木儿说什么他都没反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