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拜祖大典(上)(1 / 2)

“大典进行第四项——行施拜礼。”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乙酉年公拜始祖轩辕黄帝大典现场,主持人豫州市副市长孙兴磊的声音正通过主舞台的话筒传至整个拜祖广场。

与此同时,在少有人注意的东侧合唱区,原本坐在红色地毯上的北街小学合唱队指挥钱冰已迅速站起,用微微抬起的双手和不影响台下秩序的音量,面朝五层台阶上仍保持坐姿的99名合唱队员,提醒道:“准备,起立!”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随着孙兴磊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的引导,拜祖广场上来自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代表、世界各地华人华侨代表以及本地群众2000多人,整齐划一地向人文初祖表达虔诚的敬意。

“礼毕!”

施拜礼结束,台下人影浮动,各自低头整理着衣服。

彼时,向东边望去,原本坐着的合唱队员已经站成一组雕塑。只见他们侧身45度,面朝主舞台中后方黄帝像方向,双手背于身后,双脚呈丁字步,在台阶上排成五排。如果凑近去看,会发现每个雕塑面部都挂着相似的微笑,都呈现出同样饱满的状态,都在期盼着同一时刻的到来。

“大典进行第五项——恭读诵文。请豫州市市长王文亮先生恭读《拜祖文》。”注意到台上台下所有人都已经调整好,孙兴磊继续推动仪程。

不远处,豫州市市长王文亮正沿台阶走向铺满红色地毯的主舞台。参与过多次彩排、已经是第三次参加正式大典的苏云知道,又到了一个漫长的环节。不过,只要熬过这段时间,之后就会越来越快,离最终结束就不远了。

尽管被定在合唱队第一排,不能随意转动身体和头,但为了缓解扮演雕塑的无聊,苏云还是忍不住转动双眼,好奇又熟悉地观察着现场的一切。

视线前方最高处,是金属框架搭成的与背后地穴覆土式建筑黄帝纪念馆几乎等高的门框型大典背景牌,面朝观众一侧用红布包裹,上面分别写有“乙酉年公拜始祖轩辕黄帝大典”“华夏钟有熊龙腾虎跃五千年”“吾辈师轩辕斩棘披荆九万里”的黄色字样。背景牌下方,是面朝南方、手持宝剑、凛然端坐的巨型汉白玉黄帝塑像,基座上写着“轩辕黄帝”几个金黄色大字。基座前方地面上,摆了一排由原中央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刘正伟、华夏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闻斌、山河省高官副主任吴泉至、山河省政协副主席张宏化等人敬献的花篮。从黄帝像两侧一直延伸到六层台阶下方主舞台宽阔平地上的,则是对称分布的两块大约有成人小腿高的长方形绿化带,日常把黄帝像与游人隔开。

黄帝像正前侧六层台阶中心,摆着一张几乎与黄帝像等宽、用黄布完全覆盖的方形桌子,上面陈列着牛、猪等牺牲和四时鲜果。桌子前方立着一个大鼎形状的香炉,里面插着一些由华夏古都研究会会长朱世光及海外华人代表净手后上的约有半人多高、两三个手指粗的香;几炷香顶端仍舞动着火苗,与香炉两侧点火台中的熊熊火焰互相应和。香炉前方宽阔的平地是活动现场的主舞台,主持、致辞、舞蹈表演等都在这里进行,几乎全程吸纳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主舞台再往下数层台阶,则是开阔的拜祖广场,站满了穿着深色服装、佩戴黄色丝巾的嘉宾和观众,偶有穿着红色旗袍的礼仪小姐在其中点缀。

主舞台两侧通行台阶外,是两处地势略高的表演区。西边是编钟、古筝、扬琴等古乐器组成的演奏区,演奏人员穿着古典服饰,演绎悠扬浑厚的音乐,与舞蹈演员用盛大的乐舞敬拜先祖;东边是苏云所在的合唱区,男女队员全副现代装扮,用稚嫩的童声高唱庄严的颂歌。两区对称分布,背后土坡直通黄帝纪念馆上方的轩辕丘;面向观众一侧各有一条呈腾飞状的金色巨龙,在大典结束时持续朝天喷出弧形水柱,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苏云隐约记得,第一次作为合唱演员来参加演出时,这个活动还叫“恳亲大会”(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根在中州”拜祖大典),后来才改成现在的名字——某某年公拜始祖轩辕黄帝大典,简称“拜祖大典”。

不过名字改动归改动,活动地点却没变,一直在与北街小学只有一马路之隔的黄帝故里景区内场北侧区域;仪程也几乎没变,主要就是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这些。苏云所在的北街小学合唱队的表演名称、表演顺序也没变,只是在细节上做了些许调整——在演唱歌曲《黄帝颂》的第三部分添加了一小段和声,并把歌词结尾“民族振兴的回音”中的“回音”二字改成了“威力”。

正式的典礼在轩辕黄帝的诞辰——农历三月初三这天进行,开始时间为早上9时50分,象征着黄帝为九五之尊。为了保证一切按时进行,演职人员往往提前两三天彩排,每天提前一两个小时候场。在此基础上,还要再提前一两个小时到所在单位化妆。

就拿合唱队来说,在彩排及正式演出这几天,天蒙蒙亮时,队员们就要穿着演出服到学校集合。演出服为统一定制,无论男女,上衣都是白色长袖衬衫,领口处别着红色蝴蝶结;下半身则有所区别,女孩穿红色皮革半裙,男孩穿黑色西装长裤。至于双脚,也略有差异——女孩统一穿及脚踝的白色花边袜子和黑色一字带布鞋;男孩则穿黑色皮鞋,但不过多要求袜子细节,反正长裤能挡住脚踝和绝大部分脚面。

因此会出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女孩几乎都穿着贴合双脚的鞋子,步履轻盈;男孩却不一定。尤其是一些高年级的男孩,每次抬腿走路时,鞋子都会从脚后跟滑落,落地时又套回去,循环往复,不断发出“吧哒吧哒”声。显然,这些鞋子并非为他们“量身定制”,而是他们父亲或家中其他年长男性的。

原因则不难分析。布鞋便宜,一双只要五到十块钱,还可以日常穿;而皮鞋贵,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只适合每年演出时穿,一年也就穿一次。等下次再穿,脚又长大了不少,想要穿的时候一直合脚,实在不容易实现。综合看来,买皮鞋的性价比远低于买布鞋,也难怪男孩家里想出这样的办法。只是在这几天,苦了那些穿着不合脚皮鞋的男孩们。

除了穿好演出服饰,到校前,合唱队员也要做好规定发型的前期准备工作。

女队员的头发通常麻烦一点,要在家扎成双马尾;如果头发太长,还得把两侧的头发分别对折固定,尽量让最低处落在肩膀之上。这样,到学校后,老师用拇指宽的红丝带轮流给大家沿发根向下缠头发时,就能保证所有女队员都有长度和弧度差不多的羊角形。男队员的头发则简单得多,只需要保持清洁,到校后喷几下摩丝,稍微定个型就可以了。

苏云的头发又多又长。多是天生的,长则是刻意留的,因为长发能卖钱,而且能卖很多钱。但很多钱究竟是多少钱,苏云就不清楚了。苏云只知道,肯定要比自己之前卖出去的苏燕的头发钱要多不少。

前两年,苏云独自在家时,被过道外传来的“收头发——收长头发——”的喇叭声吸引。苏云意识到机会难得,错过不知道还要等多久,于是赶紧拿着苏燕不久前才剪掉的长发去找收头发的人。

然而,对方看了后,却说头发不够长。

苏云不由得疑惑了起来:苏燕的头发虽然没有及腰,但在她认识的同学和邻居小伙伴中,没见有人留过这么长的头发。如果苏燕这个长度的头发都不算长,那得多长才能符合被收的标准呢?

苏云一边好奇,一边打定主意:卖不出去就算了,之后等别人来收的时候再试试。

于是,苏云拿着头发准备回家。

没想到,还没等苏云转身,对方就叫住了她,还“勉强”报价50元。

这可真不是一笔小钱!至少当时的苏云这么认为。苏云顾不得细想,为什么对方说着不满意,却还愿意出“高价”,心满意足地成交了。苏云甚至还期待着,家人回来后对她表扬一番,说什么“幸好苏云在家,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卖出这么多钱”之类的话。

可实际情况却让苏云哭笑不得。

田文秀她们回来后,听说苏燕的头发只卖了50元,都说苏云被骗了。苏燕还怀疑苏云“谎报军情”,其实私吞了一部分她的头发钱。

苏云这才知道,长头发要比她想象中值钱。苏云推测,像苏燕这样长度的头发,应该至少能卖出百元的价格,甚至好几百也是有可能的。略知真相的苏云在震惊的同时,也暗自期待,自己正在留长的头发将来能卖出应有的高价。

苏云的头发几年没剪,长度已经大有赶超之势。然而,头发长了,打理的难度也增加了。

为了省事,田文秀通常会在周末给苏云扎上马尾,再编上十来条细长的三股辫。辫子数量越多,单条辫子越细,保持光滑的时间就越长。这样,苏云的头发就能“一周梳一次,一次挺一周”。即便后几天头顶和四周各处冒出一些碎发,用梳子沾水抿几下也能凑合,上学的早上她们依旧可以多睡一会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