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领导那样的人才不爱说话(2 / 2)

如果单看苏云的动作——双手放在擀面杖上,外人可能会觉得苏云是个不太灵活的新手,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苏云的饺子皮能随着擀面杖自己旋转,还能满足“中间厚周围薄”的要求。不仅如此,从速度上来说,苏云也不落后,一个人擀的皮能供应上两个大人包饺子的量。要问到底怎么做到的,苏云也不知道,只能说是熟能生巧了。

不过苏云也不光是擀饺子皮,有时候她们包饺子小分队的分工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擀饺子皮累了,也可以包饺子;包饺子累了,也可以擀饺子皮。总之,除非真的不擅长,否则不会一直只做一项工作,她们也需要通过更换工作种类来适当放松。

所以,苏云也早早地学会了包饺子:拿张饺子皮放在左手手心,右手用筷子夹些馅儿抿到饺子皮里,然后放下筷子,把带馅儿的饺子皮放在两只手的中间,左右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饺子皮往中间对折,然后再检查一遍,把没捏到的位置都捏上一遍,防止放锅里煮的时候露馅儿。这样,一个白白胖胖的大饺子就完成了。

起初,苏云拿不准放多少馅儿合适,少了就得再往里夹,多了就得往外卸,包得很慢,但后来,苏云就拿捏得很好了。不仅如此,还能满足田文秀对好看的饺子的标准:肚皮鼓鼓,边缘窄薄,左右对称,下锅不破。苏云很是开心。

在田文秀的熏陶下,苏云知道,肉馅儿和素馅儿饺子的包法和煮法是不一样的。素馅儿的包法略微简单一些,填完馅儿直接对折,右手从一端捏到另一段即可,不需要像肉馅儿那么饱满。煮法上,肉馅儿的饺子一般要“点三滚”,也就是饺子在锅里沸腾三次,前两次加凉水翻搅,第三次出锅;素馅儿的饺子则“点两滚”,也就是加一次凉水,第二次沸腾的时候出锅。

除夕这天,吃饺子的花样会比平时多一点点。为了讨个好兆头,大人们会找几个一毛钱的硬币,洗干净,放在不同的饺子里,然后放在一锅煮,专门给小一辈儿吃,希望这些小辈儿们吃到带硬币的饺子,未来能够拥有好运气。不管硬币是不是真的能带来好运气,对苏云他们这群小辈儿来说,硬币带来的憧憬和趣味早已盖过了吃饺子本身。

吃完饺子,大家看会儿电视,一般就各回各家,为第二天初一正式过年做好准备。有时候,大人们也会相约着去某一家打麻将,反正几家都离得不算太远。至于苏云苏燕,跟田文秀一起收拾完屋子,她们被允许熬夜看春节联欢晚会,因为这一天熬夜是“熬福”。苏云和苏燕通常会准备好一盘过年才有的瓜子糖果以及其他小零食,边看边吃,很是满足。每每看到主持人出场,美丽、端庄、大方,苏云一边羡慕一边想,自己将来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田文秀通常不会跟她们看太久的晚会,一般8点多就睡了。苏云和苏燕则会看到晚会结束,有时候苏云看着看着也会困,但往往会被12点的鞭炮声吵醒,然后打起精神接着“熬福”,一直到2点多晚会完全结束。这在当时平时9点多睡觉的她们看来,已经是熬了很久了,那时的她们想不到,若干年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凌晨2点却是很多人平常的睡觉时间。当然,熬夜归熬夜,大多数人可没有这时候的她们轻松、自在。

到了大年初一这天,田文秀通常7点多钟就会叫苏云苏燕起床,理由是“再不起,你们大伯二伯姑姑一家都要回来了”。很长一段时间,苏云都以为小孩子在大人回来后起床是件不好的事情。可观察下来,大人们是回来很早,但苏云的堂哥表弟之类的,往往是快中午才回来,估计也是熬了大夜早上起不来。

不管多么不想起,苏云苏燕还是会在田文秀叫她们起床不久后起来,因为田文秀的话是不能不听的。起床洗漱后,她们就会力所能及帮忙打下手,大人们下厨,她们一会儿帮忙择菜,一会儿帮忙跑腿,也帮忙摆桌子椅子等,总之要表现出听话懂事的样子。

忙活的间隙,是长辈们发红包的时候。通常一家会派一个代表,给几个小孩子发压岁钱。这个时候即将拿到压岁钱的小孩子就要说上一句“XX新年好”,然后接过压岁钱,再补上一句“谢谢XX”作为结束。等不在大人跟前的时候,苏云就会悄悄地把所有的压岁钱拿出来,数一数有多少钱。虽然这钱只是暂时放在自己口袋里,苏云依然觉得很开心。

等到中午12点左右,丰盛的饭菜基本上就准备好了。为了方便男性喝酒,一大家子会分成两桌,男的坐一桌,女的坐一桌,所有的菜都准备两份的量,大家边吃边聊。这时候热闹的中心通常在苏风、苏帆和姑父王伟庭这里,他们平常玩得多,互相开得了玩笑,连带着让整个吃饭的气氛都活跃起来。女性这一桌基本没人带节奏,苏燕偶尔参与,但是不一定能找准让大家都开心的点。而苏云,已经养成了有什么都在脑子里的习惯,总是看大家吃喝玩乐,几乎是全家最沉默的一个。沉默到有一次,王伟庭打趣说:“你知不知道,一般领导那样的人才不爱说话。”

领导?不爱说话?苏云不由得想,这是不是预示着自己将来能当领导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