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 2)

他说了很长一段话,全是交代戚昔照顾好自己的。

戚昔听着,缓缓垂下眼。心中诽谤:真当自己是他夫郎了。

脸上忽然一热,一触及离。

“你!”戚昔震惊得眼睛倏地一下瞪圆,像受惊后炸毛的猫。

“燕戡!”

燕戡朗笑着撤身,长腿大步迈向院门。身姿如松,马尾高扬,意气风发。

戚昔死死瞪着远去的背影。不仅是藏在黑发下的耳垂红了,脸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得滴血。

阿兴对上戚昔的视线,脖子一缩。随后立马捂住自己眼睛,嘴角快咧到后耳根去,碎声念:“我没看见,我没看见。”

不要脸!

戚昔咬牙,把能骂的词儿全在心里给燕戡骂了一遍。

好一阵后,心中那口气像被他吐出来。

他飞快用袖子擦了一下脸,又恢复了看淡万物的冷淡模样。

不要脸!

戚昔赶忙深呼吸,甩了甩脑袋。

肚子忽然动了一下,戚昔脸色一变。他捂着肚子,缓缓背着门口坐下。

定是情绪欺负太大,小家伙感受到了。

阿兴鬼鬼祟祟移开手,看了戚昔一眼,以为他还在生气,赶忙拎起水壶踮脚跑出院门。

戚昔手搁在腹部,有些僵硬地轻抚。细眉微蹙,好歹是让乱动的小孩安静下来。

他控制不住,又在心里骂了一句:不要脸!

斜沙城距离北城墙虽然只有二十里,但道路崎岖,行走不易。经常走这条路的将士常常有望山跑死马的感受。

化雪之后,去大营的时间大大缩短,骑玄风的话要不到半个时辰。换其他马匹要多一倍时间不止。

过了高高低低的丘陵,其北面就是一个小型盆地。

老城墙围在盆地北侧山高处,上了城墙后才能看见已经去岁枯黄的连绵草地与大漠。

而里侧,绕着北处大营,就是开垦出来的地。

站远了看,那些在地里劳作的兵将们就像一只只蚂蚁,渺小不已。

燕戡骑着玄风冲着大营而去。

脚下土地干燥,马蹄落下,尘土飞扬。不消片刻,玄风黑亮的马腿儿上裹满了黄色的细土。

而他背上的燕戡模样也好不到哪里去。

“呸!”燕戡偏头吐了一口沙子,转眼间拉住缰绳,跳下马背。

从南面山地往这边走,隐隐能将士们这几年才开垦出来的地儿。地块沿着从西麓下来的河不断扩展,占据了几乎整个西北方向。

“将军!”见燕戡来了,地里忙碌的大小伙们站直身子,黑着一张脸,咧嘴露出一口白牙。

燕戡:“焦西河呢?”

“在副将的大帐里。”

燕戡拉着玄风,直奔大帐。手刚搁在帘子上,就听见里面的焦西河的声音。

“老仇,你跟大将军说说吧。咱这地儿每年下来一亩也就百来斤,累死累活种一季下来,还不够五万将士塞牙缝的。”

“我们究竟是来打仗的还是来种地的?”

“老焦,瞧你这话说的。当初大将军问的时候你不也答应了吗?哦,还说你是种田的好手,这事儿教给你管。瞧瞧,瞧瞧……你还有当初那个样子吗?”

“老仇!你就别笑我了。我在江南种地那是全村都出名。”

“哦,换了个地方就不行了?”

“我……哎!他娘的,谁家将士出来打仗还要自己种粮食!”

燕戡缓缓放下帘子,蹙眉思索。

是,北边苦寒,就是因为这地方种不出来粮食。有经验的农人也找了,将士们也一步步照着做了。

拿武器的手拿着锄头,再用力也挖不出足够多地粮食。

戚昔说的育苗也只能用在小部分……等等!

对啊,不仅仅是育苗,自家大公子还知道肥料,那除了这些,定是有其他方法让作物增产。

燕戡翻身上马,直接调转马头,往斜沙城去。

营帐里面的人听到动静,心中一个激灵。一个圆脸的络腮胡汉子撩开帘子,眼露绝望。

“遭了,给大将军听到了。”

里面传来幸灾乐祸的大笑声。“了不得,人还被你气跑了。”

戚昔对上午说出门,中午就回来的人很是无语。

好歹是堂堂大将军,还真就不聪明。

阿兴看着戚昔嫌弃自家主子的眼神,默默表示:主子那不是没怎么种地吗,这玩意儿不是他的强项。

戚昔见吃完饭后紧跟在他身边的人,木着脸,问:“说吧,什么事儿?”

燕戡拉着戚昔往屋里,门一关,将人按在软塌上。随后自个儿在他身侧蹲下。

“大公子说说,如何让作物增产?”

戚昔侧躺在软塌上,眼神困顿。“你问我不如多找些老农问。”

“夫郎……”那么大个汉子拖长嗓音撒娇。

戚昔炸毛:“闭嘴!”

燕戡眼神明亮:“那大公子可否说说你的法子?”

戚昔捂嘴打了个呵欠,道:“我没有法子,只有听来的。”

“也行。”

戚昔眼睛半阖,声音透着困意发糯:“作物增产,主题太大,需要缩小范围。”

“以小麦为例。普遍的耕作技术是种地前翻耕碎土,施足基肥。目前可以用农家肥与土混,一亩地三千公斤,磷肥料……呵欠!忘了,这里没有……”

戚昔困得厉害,也说得渴了。

不知过了多久,嘴里好像被送了点水。他迷迷糊糊把小麦、油菜说完,不知道后头自己又说了什么。

反正到最后,直接变成了呓语,在梦里跟人讲种地。

床榻边的燕戡双目微垂,若有所思。

好半晌,燕戡回神,紧皱的眉头松开。他扬着唇,弯腰轻轻将榻上的人抱到床上去。

拉了被子盖好,燕戡用指尖轻轻蹭过人的脸,愉悦地笑了一声。随后开门出去。

阿兴立在门外,见燕戡出来,疑惑道:“主子,你怎么又回来了?”

燕戡笑意尽敛,吩咐道:“多找些有经验的老农到将军府。”

阿兴:“是!”

燕戡见人跑得飞快,补充:“让他们做完手里的活儿再来。”

“明白。”

燕戡双手负在身后,仰头看着春日的暖阳,微微眯眼。

“选种、施肥、除草保墒、秸秆还田、育种……”

他的夫郎说自己不了解这些,但他或许不知道,连种了几十年地的老农都没能随意拿这几种大顺没种多少年的作物出来,将其种植方法说得头头是道。

青稞、胡麻、粟米才是北地常种的。

麦或许还好,但油菜甚至夫郎说的土豆、红薯甚至番茄,在现在的大顺,依旧是没有普遍种植的作物。

燕戡此刻几乎笃定,他的大公子藏着秘密。

不过夫郎撑着困意说的这些,他必定带着人好好研究。至于其他的,不重要。

戚昔起来的时候,燕戡又不在了。

他以为人去大营,没多想,叫来阿兴让他带着人捣鼓之后要用到的肥料。

斜沙城地广人稀,西山、北山多草地,所以也有不少人养牛羊。要是大规模种地,也能收集不少。

戚昔没管自己快睡着的时候跟燕戡说了什么,找来阿兴后,他直接让人帮忙收肥料。

肥料有多种,人粪肥,厩肥,榨了油之后的饼肥,草木烧过后的灰肥以及作物秸秆与粪便混合堆积,高温腐熟后的堆肥等等。

戚昔种的东西少,要肥不多。只让阿兴弄了些没什么味道的灰肥与饼肥。至于粪肥,这个院子燕戡不让弄。

而在戚昔忙这些的时候,将军府的另一个院子里,也热热闹闹。

从下午开始,陆续来人。到晚上,灯火明亮,一直到第二天清晨。

春日,斜沙城难得多了些水汽。薄薄的雾缭绕在大街小巷,叫卖吆喝声开启了一天的喧嚣。

农人们就在这个时候陆续出了将军府。

他们面皮裹满了风霜,肩背被沉重的生活担子压得佝偻。手上满是沟壑,厚厚的老茧满布。指节因为常年干农活而变得微微发僵,变形。

一晚上没睡更是让他们眼下青黑。

谁也没料到,这次去将军府,他们意犹未尽地说到了现在。

有年轻的,但大多是头发发白,上了年纪的。而与样貌不同,他们脚步轻快,神采奕奕。

这让一路上的行人看了颇为奇怪。

有认识的,直接问:“老杜头,你们这是做什么了?”

为首的杜老爷子道:“做什么你过几个月就知道了。”

有看见他们从将军府出来的人道:“怕不是话说到将军心坎儿上,得了赏银。”

“能说什么,无非是种田那点事儿。”

燕家军那些个兵将也跟着种地的事儿他们都是知道的。不过谁也没看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