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学以致用的李治1873(2 / 2)

   拿起自己的随身携带的竹筒水杯,张阳喝下一口热水,再是将它盖上,“若支教只是为了科举,功利性未免太强,从而导致学子只读科举相关,而不知农桑与处世。”

   “太子殿下以为一个书舍之中能有多少人走上科举的道路?”

   李承乾一阵无言,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张阳笑道:“我保守估计一下,一百个学子中只能有三两个能够走上科举,而这三两个人将要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他们还要挤破了脑袋从各地学子中脱颖而出,如此数万个参加科举的学子中不到百人可以脱颖而出。”

   “确实是这样。”

   李承乾点头赞同这个说法。

   “所以在下以为支教的意义应当是育人为大,而科举才是其次。”张阳感慨着,“让学子能够适应这个时代,以及让他们知道这个时代将来会发生的变化,而教书过程中更是要让学子明白如何处世待人,规劝其走向正道,做个好人,将来可以有个更好的人生。”

   “育人就是一盏明灯,让千千万万的人知道大唐是什么样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这是偏远地方的学子们更需要的,开拓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对广袤的中原大地拥有敢于走出去的念头,他们的方向便是我们教书的方向。”

   “学子们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田地里他们也可以劳作,他们身体健壮,能够拿起锄头种地,也能够拿起书籍与人说春秋,更可以肆意而活。”

   李承乾沉默半晌,“之前……是孤狭隘了。”

   张阳笑道:“太子殿下不要见怪,其实臣当年的老师也是这么做的,他将行差踏错的学生找回来,让他们继续读书,让他们重新走回正道,这才是最重要的。”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孤明白了,教书育人是为人间正道,科举次之。”

   “如此便是了,往后我还想开一个技术相关的书院,教授匠作相关,技术相关,或者攻克技术难题,让大唐有更多相关技术的人才。”张阳畅想着,“我管这个叫做技术学院,让大唐的孩子们以后有个学技术的地方,也能让孩子们能够学一门赖以生存的技能。”

   李承乾赞叹,“张侍郎一直都是个有远见的人,孤很期待有如此一座书院。”

   “这都是以后的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