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社会活动12(1 / 1)

黄莺走后,月白消沉了一段日子,定期的文艺沙龙也停了。月白声称养病,去外地的风景名胜游览了一番,美丽的山水自然风光转移了他的愁思。他一个人在山水间徜徉,心里火热的情感慢慢被理智所控制。他又回了趟老家,去看望父母和好久未见的儿子,又和母亲去给外公外婆扫墓。渐渐地他内心的责任感越发强烈起来,年幼的子女、一生为他操劳的父母还有教育他成长的外公,他真的不是在为自己而活。黄莺是个多么聪慧的女子,在他为爱痴狂的时候适时地给了他警醒,等于挽救了他的一家。他爱过这个女子真可谓是何其有幸。别了,亲爱的莺,希望你余生幸福平安。月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

聪聪也快到上学的年纪了,月白说想念父母,一定坚持父母带着聪聪和他一起回上海,父母拗不过他,也就同意了。一家人终于又在一起了。月白不在家的这段时间,达仁和淑慧来过好几次,淑慧和梅妤一见面就特别投缘,两个知书达理的女子彼此相互欣赏:淑慧喜欢梅妤的柔美安静,梅妤喜欢淑慧的热情爽朗。两个人戏称对方是自己的理想,都拥有自己喜欢却没有的性格。人往往都是这样羡慕自己所不能达到的目标因而心存希冀,一旦相遇便视为知己。家人的亲情、朋友的温情逐渐驱散了月白心中失去爱人的阴霾,他对生活事业的热情又悄悄地燃起,正值盛年的他学术上渐入佳境,周围又出现了大批知识分子,文艺沙龙恢复起来,比之前更加热闹。达仁、淑慧还有几个留学时的同学也加入进来。每逢他家的客厅宛如一个文化小社会,大家畅所欲言,欢声笑语。谈古论今,指点江山,这些学者们尽显自己的学识与智慧,常常碰撞出绚烂的思想火花。每次大家都能在发言和争论中感到自己的眼界又开阔了,思维也变得更多元了,这就是思想交流所带来的成果。大家都希望这样的聚会能够永远持续下去。每逢这时,梅妤都是最忙碌的同时也是最愉快的。她一面给客人准备茶点,煮咖啡,一面聆听他们的谈话,偶尔也会和淑慧一样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淑慧常说她不仅是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还是非常能干的主妇。月白也惊奇地发现当初和她青梅竹马的小表妹也是个有才华、有见识的女子,以前的自己似乎更多地把她当作生活的伴侣,看得更多是她在家庭里任劳任怨的付出,却忽视了她也曾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新时代女性。他那颗不断向外的浪子之心逐渐地安宁下来,开始重拾和表妹当初的情意,在家庭氛围的笼罩中慢慢地向一个合格的丈夫、慈爱的父亲转变。

沙龙里的学术氛围是热烈的,这些中青年学者的讨论内容是极其广泛的:诗、词、音乐、绘画都是最常讨论的。每一期他们都会事先拟定一个主要探讨目标,这一次的讨说论的是诗词,月白谈到李白、杜甫的区别。他认为杜诗的写实有长处也有短处。短处就是雕琢太甚,缺少天然和灵动的韵致。但杜甫也有极浑然天成的诗,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首胸襟意境都与李白相仿佛。还有《梦李白》《天末怀李白》几首,也是缠绵悱恻,至情至性,非常动人的。但比起苏、李的离别诗来,似乎还缺少一些浑厚古朴。这是时代使然,无法可想的。汉魏人的胸怀比较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古之下,犹令人缅想不已。杜甫有许多田园诗,虽然受陶渊明影响,但比较之下,似乎也隔了一层。回过来说:写实可学,罗曼蒂克不可学;故杜可学,李不可学;国人谈诗的尊杜的多于尊李的,也是这个缘故。而且究竟像太白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共鸣的人也少。所谓曲高和寡也。同时,积雪的高峰也令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随便瞻仰。

音乐系的李教授接道:“月白兄见解精僻,可能是职业的关系,我更欣赏白乐天的诗。他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断音,像琵琶的声音极切;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的休止;‘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又是突然的明确起音,声势雄壮。至于《长恨歌》,那气息的超脱,写情的不落凡俗,处处不脱帝皇的雍容气派,更是千古奇笔。看的时候可以有几种不同方法:一是分出段落看叙事的起伏转折;二是看情绪的忽悲忽喜,忽而沉潜,忽而飘逸;三是体会全诗音节与韵的变化。再从总的方面看,把悲剧送到仙界上去,更显得那段罗曼史的奇丽清新,而仍富于人间味:如太真对道士说的一番话。还有白居易写动作的手腕也是了不起:‘侍儿扶起娇无力、君王掩面救不得、九华帐里梦魂惊’几段,都是何等生动!‘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写帝王逃难自有帝王气慨。‘翠华摇摇行复止’,又是多鲜明的图画!最后还有一点妙处:全诗写得如此婉转细腻,却仍不失其雍容华贵,没有半点纤巧之病!细腻与纤巧大不同。明明是悲剧,而写得不过分的哭哭啼啼,多么中庸有度,这是罗曼蒂克兼有古典美的绝妙典型。”

另一个文学教授说道:“二位对唐诗的理解很有见地,我喜欢宋人的词更甚。苏、辛两大家是我最喜欢的。苏轼的词颇有些咏田园的,那就比杜甫的田园诗洒脱自然了。此外,欧阳永叔的温厚蕴藉也极可喜。宋词更讲究音律,音律多变,有的平仄相间,有的平仄相同,有的平韵相同,有的押韵相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桂枝香断,浓叶细寒,谁来横笛向隅巷,一丝愁绪,几年离索。’这里的音韵配合得相当和谐,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宋词的意境也是其独特之处。宋词的意境多为婉约清新、丽景佳境、婉转悠扬。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意境清新淡雅,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宋词的思想内涵也是其独特之处。宋词的思想内涵多为感伤怀古、爱国思念、人生哲理等。再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欢宴之余,何惜鹏鸟去霄。’这里的思想内涵深刻,让人不禁为之感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