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京城烟花柳巷(1 / 2)

陈义分析案情的方式并不出奇,很多人一听就能懂。

只因锦衣校尉大多出自卫所军户,自小勤于练武,疏于读书,推理能力没那么强,没有那么快能想到罢了。

不过,很多校尉常年办案,也积攒了很多经验。

比如说,通过被盘问者的神态或者语气,往往能看出对方是不是有所隐瞒,或者刻意撒谎。

又比如,被盘查的人不配合时,他们很善于利用恐吓逼对方就范。

随着宣武门附近几个里坊的锦衣卫越来越多,很多遗漏的线索渐渐被发掘出来。

有不少人供述,张三曾出现在咸宜坊。买米买面、吃饭喝酒都有。

尤其在西院勾栏胡同一带,还有好几个姑娘伺候过他。

据说,“张三”在逛春院时,曾经自称姓王,排行第九,所以姑娘们管他叫王九爷。至于真名,没人叫得上来。

王九爷并不是什么大豪客,但每月的月初,必定会逛一次春院,每次花费不低于五两。

他不和某个姑娘长期来往,每每相好两三次,便会换院子换人。

他最后一次出现在西院勾栏胡同,是在半个月之前。此后,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骆养性很快断定,王九爷必定住在咸宜坊。因为京城最出名的烟花柳巷并非西院胡同,而是大时雍坊一带的“八大胡同”。

五两银子很不少了,如果此人不是贪图路近方便,没必要在西院胡同流连忘返。

官差们顿时士气大振,出动更多人力日夜搜查。

咸宜坊是西城兵马司所在,番役进出极其方便。

白天,他们在各个街口布下大量番役,无论哪个人在大街上走过,都要反复查看一番。

宵禁之后,巡捕营的骑马军士则来回巡查,力争在锦衣卫找凶犯住处之前,抢到首功。

锦衣校尉则隐藏在各个阴暗角落,时刻准备追踪夜行人。

这个天罗地网让坊内百姓苦不堪言,非但妙龄女子不敢轻易上街,连大老爷们都尽量少出门。

九月十八晚上,咸宜坊西南方向忽然哨声大作。

一个黑衣人暴露行踪,在屋脊、院墙间反复跳跃狂奔,四面八方都是围堵过去的锦衣卫。

当骆养性赶到现场时,黑衣人被一张大网擒获,已经服毒自尽。

从容貌上看,此人正是王九爷——张家湾劫银案的三个凶犯之一。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始料未及。

凶徒被抓捕时服毒自尽是陈义常见的桥段,然而在普通案件中,这种事并不常发生。

毕竟再凶狠的盗匪都怕死,很少人会专门配置一粒毒药放在身边。很多锦衣校尉办了一辈子的案,也没见过一次。

还好当夜锦衣卫埋伏得非常密集,很快便根据王九的行踪找出他的巢穴。

那是一间很普通的民宅,如果不是有人从那里窜出,很少人能想到里面竟住着一个大盗。

在那里,校尉们搜出一柄长刀、一面校尉腰牌、一纸伪造得很粗糙的驾帖,以及二百多两银子。

除此之外,还有几条笼中喂养的毒蛇,和西城分署被拍死的那三条一模一样。

毫无疑问,这个王九爷就是张家湾劫银案的凶犯之一,也是刺杀陈义的那个刺客。

天亮之后,更详细的消息被调查出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