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法外狂徒张三(1 / 2)

陈义手绘肖像画对破案帮助很大,署内大多数校尉都认为,他不太可能是凶犯同党,否则不会尽心尽力做到这个地步。

天启皇帝给的时间很少,抓捕又遇到困难,骆养性只好再次破例,看看陈义能拿出什么好主意。

这日入夜,骆养性和两个总旗、九个小旗齐聚一堂商议对策。陈义在堂上细细看过供词,发现很多可疑之处。

比如,匪首没有在供词里出现,可见,这人平日深居简出,非常谨慎。

然而,三个凶犯不可能一起与人隔绝。

匪首不出面,只能派两个手下出面办事,或采买所需要的东西。

陈义将这两个人分别称为张三和李四,方便同僚辨认。提出这两个人的出行规律,就是搜捕的关键。

书吏拿来一张大纸,他在上面大致画出京城三十六坊。接着,又在张三李四出现过的位置画出小圆圈,并写上名字。

这下子,他们的出行规律就清晰多了——张三大多出现在西城,李四大多出现在东城,两个人只同时出现过一次:

九月初六,张三和李四一起前往南城的骡马市街,向马商购买了三匹好马。

按京城市价,普通马匹的价格在二十两左右,好马稍微贵一些,将近三十两。

三匹马总价高达八十多两,算是一笔大生意,马商对这两人的印象颇深。所以当官差盘问时,马商便立即想了起来。

陈义道:“三个凶犯假冒缇骑前往张家湾,必须要骑马,否则会引起守备军怀疑。他们临犯案前,才去采买,可见,他们之前并没有养马。”

骆养性道:“你说得不错,养马花费甚巨,凶犯之前没有马并不出奇。可是……知道这一点……有什么用呢?”

陈义道:“张三李四没有马,只能徒步前往南城。在城内行走,不能慌慌张张,更不能发足狂奔,以免引起官差注意。所以,他们每刻钟最多走两里多……”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似乎在脑中检验推理的正确性。

骆养性坐在上首,端起一盏茶吹了起来,显得不紧不慢。

一个小旗官则不耐烦地问道:“每刻钟走两里便怎样?大家不都这么走的么?就算有马,他们也不见得会在城内策马狂奔。你不要婆婆妈妈,要说快说。”

陈义识得那个小旗官叫杜锦标,是个火爆脾性,连忙站起告罪,又接着讲了起来。

初六当天,张三李四天去的很早。还没大亮,就第一次向马商询问价格,后来出去转了几圈,再回去交完银子,太阳才刚刚升起。

所以,这他们抵达骡马街的时间,应该在卯时之前,最迟在卯时初刻。

内城前往外城一定要经过一道城门,距离骡马街最近的城门是宣武门,两者之间距离约二里半。

众所周知,驻守兵丁打开城门的时间是寅时五刻,也就是说,宣武门刚开没多久,他们就从那里出了内城。

当然,稍远一点的正阳门也有可能,不过正阳门距离马商所在有八里多路,他们没有马匹,必须走得非常着急才行。

陈义觉得,当天张三李四还有时间讲价,不像很着急的样子。所以,只要他们住在内城,出城走的应该就是宣武门。

至于更远的崇文门,则几乎没有可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