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全城搜捕凶犯(1 / 2)

陈义伏案画了一夜,到微亮时,已临摹出一百多份凶犯画像。

骆养性翻看了一遍,发现上百幅画几近完全一致,连连点头表示满意。又从中抽出一沓,让几个校尉各手持五份,分赴通州、良乡、宛平等地。

这些城镇都是京畿一带的水陆要冲,锦衣校尉就地征调官差设卡盘查,或许有所收获。

赵勇本就打算前往通州调查走私犯去向,便自告奋勇领了一份。

众人一起从张家湾西门出城,又于三岔口分道扬镳。

凌晨人少马快,骆养性、王奎、陈义等人沿官道原路折返,不到正午便回到京城。

见到锦衣卫已在朝阳门设卡,用新的素描肖像仔细盘查进出城百姓,陈义不禁感慨,有后台就是好办事。

十几份素描星夜返京,比他们一行早不了几个时辰抵达,竟这么快就分派至各个城门,真可谓神速。

十六座城门这么一堵,若凶徒没有提前离京,以后再想出城就很困难了。

陈义以为,这是骆养性关系够硬的缘故,却不知道,这两天的风起云涌已超出所有人想象。

近两年,锦衣卫不持驾帖,或驾帖不经刑部佥签便抓捕朝廷命官,引起大量非议。

随着杀官劫银案在朝野传开,所有不满便以这个案子为由头,一下子爆发出来。

言官纷纷上书弹劾骆思恭御下不严,纵容麾下校尉矫旨办案。仅一天时间,弹劾奏本就多达十几份。

言官们宣称,这次若不给锦衣卫一个教训,往后百官便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厂卫想抓便抓,想杀便杀。

一些官员悄悄前往叶向高、刘一燝及韩爌等阁臣的府上拜会,至于说了什么,旁人不得而知。

还有部分人私下猜测,杀官劫银乃东厂缇骑所为,亦或东厂提督魏忠贤假传圣旨也未可知。否则,一个小小的巡捕校尉,哪敢做出此等兽行。

君不闻,高拱故事乎?

总而言之,经过两天发酵,锦衣卫首先成为众矢之的,东厂也即将进入受讨伐之列。

就在陈义等人赶往张家湾的时候,奏章摆满了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御桌。

魏忠贤唯恐百官怒火烧到自己身上,连忙在御前将责任撇得一干二净。为了证明东厂与此案绝无关系,他还力劝朱由校下旨严查,把凶徒找出来碎尸万段,以儆效尤。

一年前,骆思恭因在大内盗宝案中处置不当,已被皇帝训斥过一次。

这次杀官劫银案刚刚事发,他便隐隐察觉会有大麻烦。

陈义是西城的巡捕校尉,骆养性是办完荫封手续的西城统带百户,两者是无可辩驳的上下级关系。如果事情不闹大还好,一旦闹大了,迟早牵扯到骆养性身上。

当说客上门,提出陈义多半并非真凶,骆思恭便让骆养性赶紧上任,亲自处理此案。

他还提醒骆养性,如果能找到真凭实据,最好帮陈义脱罪。

毕竟麾下校尉矫旨办案,百户和指挥使都有御下不严之罪;反之,如果是其他人冒充缇骑抢劫,锦衣卫就成了受累方,责任轻很多。

哪知一天下来,动静越来越大,骆思恭的脑袋一个比两个大。

此案已渐渐失去控制,朝野上下不知道多少只眼睛盯着。把陈义推出去顶罪,只能缓解一时之急,日后若有人翻案,后果更加严重。

所以,在御前奏对时,他便拿出骆养性所掌握的证据,向皇帝力陈真凶并非锦衣校尉,而是盗匪假冒。

天启皇帝闻之震怒,严令锦衣卫在十天内彻查此案。算起来,竟比陈义承诺的十五天还要短一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