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2 / 2)

  第158章

  来来回回折腾大半个月, 再回到凤翔府,已经快要过年了。衙门里的公务已经堆起了小山,等着苏轼去处理, 累得他叫苦连天,王弗想起王家学塾里还有几个学了文书律法的,正需要岗位实习, 便同苏轼商量了, 让他们到凤翔府来做个打下手的小吏。

  虽然没有“正式编制”, 但王弗发给他们的工资更丰厚, 有了实践经验, 将来他们想要真正入编, 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不过益州府离得远, 等他们来,应该是明年春末了。

  腊月里, 济世医学院的工地依旧热火朝天,不是王弗不体谅工人们,只是他们家中受了灾, 指望着这份报酬丰厚的工作,能过个好年, 他们中的很多人, 一家老小都挤在稻草做的窝棚里, 无片瓦遮身。

  王弗看得心酸,临时改了工程进度,让他们先起学生宿舍。王弗设计的学生宿舍是二十人一间, 原本计划是上下铺,现在先改成火炕的通铺,让他们挤一挤,晚上睡觉还能暖和些。

  这火炕之前也推广过,只是大多数贫苦人家买不起煤,觉得没必要改造,有钱人嫌弃火气太重,也觉得不好。这一次,工匠们一躺上暖烘烘的火炕,就懂得了其中奥妙。其实火炕的另一头还可以做灶台,做饭烧水都用得上,对于俭省的农家人来说,是非常实用的。

  于是凤翔府也掀起了一阵改造火炕的风气,还有很多人,觉得济世医学院的院子、屋子简洁敞亮,过来取经,建筑系的学生们也不藏私,把建造房屋的一些技巧和新知识教给他们,也从那些老工匠身上学到了传统的建筑知识。

  这一年,王弗和苏轼过得忙碌而充实,也收获了百姓的爱戴,人们都说,苏签判是个为民请命的好官,苏夫人是活菩萨下凡。许多人甚至自发为两人立长生牌位祈福,还打算在济世医学院旁边给他们立生祠。

  苏轼写了一首诗,用来表达对百姓们的感谢,劝大家把立生祠的钱拿来建一间安乐坊,供医学院的学生们闲暇时坐诊,既是对学生们的锻炼,有能够解决穷人们看不起病的问题。

  他的这首诗在凤翔府广为流传,宋太守认为他说得极对,便捐了一笔钱,打算用来兴建安乐坊。不知是谁把太守捐钱的事说出去了,第二天,济世医学院门口的石碑旁就多了一个烂木头拼成的箱子,上面贴了一张纸,歪歪扭扭地写着“捐建安乐坊”五个大字。

  箱子里有一大把铜钱,有的染着铜锈,有的沾着油污,还有的,像是刚从泥土里刨出来的,想来它们的主人,用了许多方式将它们妥善珍藏着。

  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箱子是从哪里来的,但走过路过的人,手里有一两文钱的,不论多少,都会投一点进去,就连工地上施工的匠人们,也跑过去,小心翼翼地取出怀中的荷包,拿一两文钱丢进去,听到铜板落到底互相碰撞的清脆声音,他们就会露出满足的微笑,摇头晃脑地走开。<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 甜宠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