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259(1 / 2)

  王弗站在路旁,看见一个衣衫褴褛,半个脚背都露在外面,脚趾头已经冻烂了的小乞丐,把自己刚得来的一块又冷又硬的碎馒头扔了进去。

  她背过身去,不忍再看。

  “如果,妹妹也能熬到这一天,就好了啊!”小乞丐抱着他的拐杖,坐在角落里,看着那些向捐款箱里投钱的人们,每有一个人投钱,他就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不过几天时间,木箱就已经装满了,接着人们又自发新做了一个木箱,放在门口,一直到济世医学院落成,开始建旁边的安乐坊,那里的箱子换了十几只。

  王弗每天都派人去当街清点每一枚铜板,最后又在刚动土开工的安乐坊门前立了一块碑,让苏轼作诗,记述此事,表示安乐坊是所有人共同建立的,百姓们都十分高兴。

  在王弗看来,这安乐坊其实就是公立医院的雏形,如果能够良性发展下去,对于将来的城市建设、居民生活、防疫治病,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苏轼把关于安乐坊的规划和重要性上报朝廷,仁宗却没什么反应。王弗不解,问过苏轼,才知为何。

  原来前段时间年节过去,复朝奏对时,包拯又提出了让仁宗确立太子的建议。仁宗的几位皇子早夭,如今膝下无子,但早年就将濮王赵允让之子过继为嗣,赐名赵宗实。除了赵宗实,其实还有其他具备继承资格的宗室子弟,他们私底下也有自己的支持者。只不过赵宗实由曹皇后抚养,又在宫中长大,看起来更加名正言顺。

  包拯一向操心国家继承人的事,仁宗年老之后,确实在政务上有心无力,而且他的身体还很不好,一旦突然薨逝,留给太子的成长时间太短,对国家的稳定非常不利。包拯也已经七十岁了,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仁宗确立太子。

  仁宗显然还有些犹豫,虽然对立太子的事并不排斥,但他也没有明确表现出对哪位宗室子弟的喜爱。就像赵宗实,他并不是离仁宗血缘最亲近的宗室子,也不是最受朝臣支持的继承人,到现在还是秦州防御使。

  包拯又提立嗣之事,这一次,仁宗没有沉默,反而说:“确实是时候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大臣们虽然明面上不说,私底下还是希望能够提早追随未来的皇帝,这也是人之常情。

  此事虽然搁置了,却有件很值得开心的大事,朝廷打算五月开制科考试,这是苏轼准备已久的,更何况他的策论水平一向高超,应是十拿九稳。三月还有个京都部务的考试,他便打算一并考了。

  考制科并不需要提前获取什么资格,而需要朝廷大臣进行推荐,欧阳修已经写过信,打算推举苏轼和苏辙去考,嘱咐他们俩多加温习。

  因为考试的原因,两人又折腾回东京,等他们到家,却得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