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216(2 / 2)

  “愿十娘平安喜乐,一生顺遂。”

  “冬寒,望善自珍重。”

  “青李芬芳,酸杏解渴,家花不如野花香。”

  “但将此景与十娘共赏。”

  “十娘!好久不见!”

  声声句句,都是他们相处的点滴,同样镌刻在苏轼的心底,从不曾染上尘埃,或许并不热烈跌宕,却是属于他们的共同记忆。

  王弗一个人在幕布后自言自语了半个时辰,苏轼认真地听着,最后终了,他听见王弗说:“苏哥哥,我一生不信神佛,唯独你,我愿意求来生。”

  一滴泪水落在穿着红衣的小布偶上,王弗心中怅然,如果可以,她更不想要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今生。

  然而这话并不能宣之于口。

  苏轼来到幕布后,轻柔地吻过她的眼睛和泪痕,抵着她的额头,说:“阴阳自有定数,我不要你求来生,折了你的寿数,只求能与你相伴相守,哪怕折了我的寿也可以。”

  王弗倏忽一笑,揪着他的耳朵向两边扯了扯:“苏哥哥,你可真傻,你今日生辰呢,说什么‘折寿’?”

  “呵,有十娘在,想不长命百岁都难。”

  “少吃肉,多吃菜哦,乖。”

  “……”

  这一年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年底收到陶然居的送来的年终总账,程氏一阵眩然,她自己持家多年,从没想到一个酒肆的利润能这么高。李书文跟她报账,她才想起来,为了照顾怀孕的史氏,她已经把陶然居的事全都交给王弗了。

  程氏自愧弗如,此后便不怎么过问陶然居的事了,专注督促苏轼和苏辙的学习,以及照顾史氏的饮食起居。

  嘉佑二年正月,礼部举行考试,礼部侍郎欧阳修担任主考官,王珪、梅挚、韩绛、范镇担任副主考官,另外有欧阳修举荐的国子监直讲梅尧臣,担任判官,这些人都是当朝文学名家。主考阵容一出,学子之间热议沸腾,为之一振,苏洵更是大笑不止,他坚持多年,不愿附庸原先那种内容空虚、无病呻吟的文风,教导苏轼和苏辙更是一向以欧阳修等人的文章为例。而王弗与欧阳修常有来往,苏轼兄弟俩也经常去欧阳修家请教问题,早知他有革新文风的意愿,这次主考,无疑是最好的机会。

  礼部初试考诗赋、论、策和帖经,考试在贡院里举行,完全封闭,考生要带干粮,在里面待上好几天。干粮的事不必担心,王弗做了一些方便面,又弄了卤菜和干菜。冬日天寒,朝廷也不会故意虐待学子们,一口热水还是能提供的。而且之前王弗还“无意”中跟欧阳修提过:既然现在有了蜂窝煤和煤炉,那为什么不给贡院里不多预备一些?以免到时候冻僵了学子们,影响他们的正常发挥。

  果然苏轼他们打听考场情况的时候,就看到了运蜂窝煤进去的煤车,王弗又十分贴心地在《和乐小报》新年特刊上用了一整版讨论科举考试的经验和须知,提醒学子们注意考场的通风和个人保暖,还顺便推广了一下和乐楼的“状元套餐”。这一期新年特刊销量大增,并且名声更为远扬,许多曾经看不起《和乐小报》,认为它内容琐碎、太多志异故事的士人,开始对它有所改观,《和乐小报》收到的稿件也越来越多了。<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 甜宠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