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1 / 2)

  苏家人在考场外焦急等待,苏轼和苏辙倒是心无旁骛,专心答题,考场里果然十分温暖,很多有过丰富考试经验的学子,都热泪盈眶了,为此在心里默默歌颂了他们英明神武的官家和主考官欧阳修一番。

  苏轼和苏辙出了考场后,与好友们依次告别,便看见苏洵、程氏、王弗、苏八娘都挤在贡院门口的人群里,朝他们挥着手。

  两人连忙跑过去,忽然身后一阵骚动,一个面色蜡黄的考生笔直栽倒,好几个年纪大点的考生也走不动路了,跌在地上懒得动弹,拦住人群的卫兵们也动了恻隐之心,稍微一放松,外头乌泱泱的迎接考生回家的人们一拥而上,场面十分混乱。

  虽然人声鼎沸,倒也是乱中有序,毕竟也是有文化、有教养的读书人家出来的。

  王弗挤过人群,向苏轼伸出双手,苏轼握住她的手,两人相视一笑。

  随后休养了两个多月,苏轼和苏辙把试题和自己的答案都默写下来,苏洵对他们的答卷进行了分析。前两场诗赋和论,苏轼答题有些敷衍,不如个性稳重的苏辙,答得工整严密,苏洵觉得可能他的成绩不算好。后两场策和帖经,都是苏轼最擅长的,尤其他记忆力好,又常常抄书,默写,对各种经书典籍倒背如流,还有年龄的优势,苏辙自然比不上他。总而言之,他们俩的答卷都是上乘,并没有什么大的错处,这次考试的成绩,只会高不会低。

  王弗又嗅到了学大家,让他们对试题进行分析,搞了答题总结和推荐书单,等考试成绩一出,她就把这套“参考答案”发出去,想必到时候又能大赚一笔。事实上科举考试的题量非常大,能够把所有题目都背下来的,也就是苏轼这种记性好又擅长背书的人才能全部默写下来了。

  不对,似乎还有个张方平,听说他是天生过目不忘,看过的书从来不用看第二遍。

  三月,礼部初试的成绩出来,果然如苏洵所料,苏轼的前两门考得不如苏辙,但也在前列,后两门却是出乎意料的好:策试考了第二,帖经考了第一,所以他的综合成绩在几百人中,也是十分靠前。

  第133章

  接下来是礼部复试, 这一次,苏轼以“春秋对义”获得第一。《春秋》这本书他读得透彻, 回答《春秋》中的问题对他来说十分简单, 但有些同科不知道他的实力, 又打听到他娘子与欧阳修来往甚密,于是就有了一些不好的流言。

  甚至有人拿他初试的成绩说事, 因为他前两科并不出色, 便要质疑他后两科的成绩。

  “蜀地粗鄙之人,怎么可能获得这样的好成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