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2 / 2)

  炼钢技术带来的绝不止皇帝的赞赏, 得到许可后,

  《和乐小报》和《太平廷报》相继报道了这一跨时代的进步。人们通过这一技术的革新,看到了煤矿的价值,于是新的商人来了, 新的工匠来了,新的流民来了。

  是的, 新的流民。这一年, 河北大旱。

  大旱的征兆在庆历八年已经显现“十二月乙丑朔,以霖雨为灾,颁德音,改明年元。”是以,这一年为“皇佑元年”。

  在北方地区不断受灾的情况下,邓州还算可以,

  又有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流民认为曾经震慑西夏的范仲淹可以拯救水深火热中的河北灾民,于是大规模向南方的邓州迁徙。

  范仲淹接收流民, 在邓州城外筑寨,向城内富商募捐,

  购得低价水泥和建材。王浮得知消息后,立刻与昭觉寺能慧大师商量,她家的建筑队人手不够,当初修建孙家庄时,与昭觉寺的和尚们合作无间,如果昭觉寺能够派出一部分懂建筑的和尚前往邓州帮忙,也是无量功德一件。能慧大师自然答应,事实上,他们各地的寺庙方丈之间都有联系,有的还师出同门,有时候,方丈们还会互相交换寺院当方丈,就像官员在各地轮换一样。

  在这个时代,当和尚并不容易,一来是出家需要官方发放的度牒,度牒可以买,但价钱高昂,有时官家甚至会直接发放度牒给当地官员当做经费,没有度牒的人想要出家,就得到寺院去当行者,武松就是一例,行者成为和尚,还需要通过筛选和考试二来是朝廷规定,有一百个僧众的地方可剃度一个人,这比当公务员还难。而且,在宋朝要当和尚,需要父母同意,不然就是犯罪,你的相貌还需要端正,不得有残疾。

  所以说,在这里能当上和尚的,都不是等闲之辈,这也是为什么宋朝会有著名画家兼僧人惠崇,留下无数机智对答的佛印,利用水的浮力捞出八只铁牛的怀丙……能慧大师,应该算得上是蜀地著名的建筑家了。

  这支由和尚和普通工匠组成的建筑队,在董阿大的带领下,星夜兼程,到了邓州。因为是救灾,来不及制砖和采石,但他们也不能做一次性工程,幸好王浮提前教过他们打地基,用竹子和木头代替钢筋,圈梁、绑筋、支模、浇筑,因为只建一层,没有钢筋也没什么大碍。流民们为了自己的新家,都十分努力,一座类似居民小区的灾民寨很快就建起来了。

  接着,范仲淹又用“以工代赈”的方法,招募工人修整邓州境内的道路、水渠、官舍、驿站,搞起了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扩大矿场规模,就近建造铁器制造工厂、瓷器烧造工厂、水泥和蜂窝煤加工厂,采用流水线作业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前两年的赋税增长,邓州城内仓禀充实,人民安居乐业,购买力有所上升,经济状况良好,再加上朝廷拨款,足以支撑范仲淹的所有行动。<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 甜宠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