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155(1 / 2)

  对于流民的编户,范仲淹把境内一些荒山荒地分给他们,许诺若是他们将来不想在邓州城外生活做工,可以到各自的土地上建房子重新生活。

  在王浮的建议下,范仲淹在灾民寨开办了一所学堂,教授灾民中有读书天赋的孩子读书,所用书籍由赵家书籍铺,剩下的未成年孩子,则让他们各自分成小队,到各个工厂学习技术,将来也算是有一技之长。邓州的赵家书籍铺就接收了一批孩子,新开的两家和乐楼也招募了一批长相干净清秀的孩子,作为跑堂的小工。

  夏天到来的时候,王家办了一场喜事,这个家庭第三

  代的第一个男孩,也就是长孙,迎娶了益州府知府之女。

  时人流行厚嫁,就算是外地为官,李伯昭夫妇也尽力为女儿筹办了许多嫁妆,晒嫁妆的时候满城惊羡。但王家的聘礼也丝毫不差,花色样式皆十分新奇的绫罗绸缎,甚至还有一架两人高的织机,用红绸布裹着,只露出来一部分,就让人们惊叹不已。婚礼过后,人们在城中一间绸缎铺子里,找到了这种布料。

  从春天万物复苏开始,二娘就开始大规模收购桑叶和蚕茧,因为经过一整个冬天的努力,在王浮的帮助下,她的庄子已经做了大的改造,完全成为一个专业的织锦庄子。王浮利用自己的化学和生物知识,开发出了一系列新的染料,并且改造了织机,使得庄子上织锦的效率和质量大为提高。

  皇城司自然不会放过王浮这一新的举动,密切调查后,将她们的绸缎各要了一匹去,送到了曹皇后的手上。

  曹皇后也是个女人,深知这些灿如云霞的锦缎一旦出世,将会引起多么大的追捧热潮!因为这两年打了几场胜仗,官家对夏辽边境贸易的态度有所松动,再加上范仲淹建言,当重开和市,趁机倾销大宋的奢侈品到夏辽去,以腐蚀他们上层社会的精神,通过经济控制削弱他们的军事实力,尤其食盐一事,他们可以用昂贵的丝绸换取好的辽国食盐,然后用国内差的食盐向吐蕃购买品种优良的马匹,岂不美哉?

  宋人缺马匹,缺到了什么程度呢?有的小地方的官衙,知县出行都只有牛车可以坐。更别说军中了,夏辽也不是傻子,不会给敌人马匹,但如果把对方的奸商吸引过来,那就不一样了,商人们可没有那么强的国家意识,有利可图,何愁他们不会铤而走险?

  于是曹皇后跟陛下说,王家的那个小娘子精明得很,她把染料和织机的秘方捂得严严实实的,我作为皇后,也不能去抢一个小孩子的东西。但这个孩子也知道,有钱是好事,钱多了就未必是好事,她私底下跟皇城司的人说了,请我入股绸缎生意,我出钱出政策,她出力出人,到时候五五分成。

  仁宗乐了“她还敢跟你讨价还价?”

  “我看这孩子是真的天生不凡,白鹤转世,寻常人家,早就闷头发财去了,他们王家却不是这样,您知道,那孩子还请了昭觉寺的僧人,一起去邓州救灾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