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1 / 2)

  苏轼先给程氏写了一封信,说明了这里的情况,又给苏辙写了一封,嘱咐他把自己常用的那方砚台带过来。第二天和文同说了,他就把信都寄出去了。

  文同陪着李氏去了李氏的娘家待产,苏轼一个人在家他们也不放心,就送到了王家,托付给王方照顾。

  如今王家的后院可是热闹得很,纪远、沈括和苏轼三人占了客房,天天在书房讨论问题,就连王瑜也被他们激烈的讨论声勾住,府学也不去了,请了长假在家学习,似乎这种自由和发散式的学习模式更适合他,一下子就开了窍,写出来的文章不再是言之无物,算学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王浮有时候也会去书房旁听,纪远三人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成果,虽然其中也有错的,但王浮觉得他们已经很了不起了。相较赵家书籍铺后院的那些学生来说,大概就是小学到大学的差距。

  果然天才做什么都能做得好……

  王浮也不想说啥了,大概就是“柠檬”的味道吧。

  稍后为你更新

  第74章

  李氏很快就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 王浮跟着赵氏去看那个孩子洗三, 软软小小的一团, 捧在手上还没有一只食盒重, 眼睛紧紧闭着,嘴里吹着泡泡,

  可爱极了。

  文同给这个孩子取名“文竹”, 小名叫“阿珠”, 意为“掌上明珠”。因为是第一个女儿,他稀罕得不得了,抱在怀里谁也不让碰,

  还急着逗孩子叫自己“爹爹”,惹得众人捧腹大笑。

  王浮给孩子的礼物是一辆小推车, 这辆推车是沈括亲手做的,

  他们俩研究了好多天,才把滚动轴承做出来,又给推车的轮子都包了牛皮减震,在家里已经让冬郎试过了,他站在推车里“咯咯”直笑,还很喜欢让人推着他在院子里散步。

  李氏在房中坐月子不能起床, 是她的母亲应氏接待的王家女眷。应氏是一个温柔敦厚的女人,收了王家的礼物,还了一份不薄的回礼, 赵氏都不好意思了。

  文同把阿珠放在推车里试了试,觉得这个小车子比自己平时坐的马车还要稳当, 就问了苏轼。

  苏轼说“这是沈兄和十娘一起研究出来的,听说车轴上大有玄机。”

  “原来如此,那应该可以用在马车上吧?”

  “嗯。格物科真是玄妙无比,表兄,若是你亲眼看到了,一定会和我一样震惊的。”

  苏轼亲眼看着沈括和王浮做了力学实验,计算摩擦力和阻力,即使结果呼之欲出,他们俩也一定要再多做几次实验,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尤其王浮为了说明引力,爬到山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更让苏轼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可能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会同时着地呢?难道不应该是重的先落地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