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求索之心(1 / 2)

这日,嬴政拿着坦克模型过来吓唬屈原,“砰~”

屈原被他吓了一跳,“小祖宗诶,你这是要拉我陪葬啊!”

“屈大夫,你别小看这个铁乌龟。它只要一枚炮弹,附近百米之内,瞬间变成废墟。”嬴政饶有兴致地解释。

“不务正业,《秦观》写得怎么样了?”

“不务正业?朕已经把图纸完完整整地抄录进了“兵器篇”。”

“然后到你的地宫里,用泥巴糊一个?”

“你这人,总是把话聊死~~朕也有一颗上下求索之心,纵然百年不行,千年、万年,难道都无法复原出来?朕已经实现了永生,只要计算机不断电,地球不爆炸,朕就一直造,死命地造。”

“既然聊到了这里,我想问陛下一个问题:你觉得东西方文化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嬴政被这么一问,也陷入了沉思,慢慢踱步起来,“咱这边有数千年的大一统,那边全是分崩离析,朕觉得大一统必须排上号;另外,书同文、车同轨,以及朕未完成的思想统一,也要排上号。还有,屈大夫你们把天神问了个遍,让宗教胎死腹中,也有重要的影响...”

屈原自知嬴政肯定能滔滔不绝,但这与他想要的答案还是相去甚远,“能否精炼一下?或者,我们假定这些都是表象,能否跳出来,看到本质呢?”

“那就从源头看,源头是百家争鸣;再看传承,我觉得前日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非常不错;再看最后的结果...”嬴政脑子里如同走马观花一遍,历数着每一样文化特性。

屈原对他的话并不感兴趣,倒是他这种思考方式,引起了屈原的注意,“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为什么拿到问题时,第一时间看问题的本质,再思考发展,最后展望未来呢?”

“这是问答,起源于七国的求贤令。”

屈原眼前一亮,“这个归纳很有意思。王侯问,士子答;学生问,孔子答;前人问,后人答;自己问,自己答。”

馆长这时出来了,“你们探讨的这个叫逻辑思考。或者换句话讲,叫求索之心。”

嬴政听见“求索”二字,忽笑了,“搞这么严肃,原来是想要变相夸一夸自己!!行,朕依你,许你的“求索”二字作为文化的核心驱动力。”

屈原却仍旧像个老学究一样,“既然世代都有这份求索之心,为什么就破不开嬴政那个权力体系呢?”

馆长只好提前展示法国大革命。

“锁匠”路易十六刚刚接手了内忧外患的法国。

外患:百年世仇英国正通过联络德意志三兄弟,组建牵制法国的同盟。

内忧:两次大旱灾导致了国内经济持续吃紧。

路易十六为了解决外患,在英国新建的北美殖民地添乱,派遣海军主动参与了美国的独立战争。

对内方面,在拟对贵族征税的“显贵会议”受阻后,准备重启三级会议。

作为第三阶级的普罗大众,被教会、皇权压迫得早就不堪重负,借着启蒙运动带来的理性崇拜思潮,他们自行组建了议会,在网球馆提出了《人权宣言》。

为了镇压议会,路易十六招募了外国雇佣军,后又将情报泄露给了反法同盟,最后又出逃巴黎,这三件事不仅彻底葬送了王权,更是将他本人送上了断头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