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尴尬的叛徒洪承畴33(1 / 2)

在松锦之战中投降的有一个明朝大将,是最尴尬的存在。

挨亲生母亲打骂,被兄弟族人疏远,被全国百姓讥讽,被明朝和清朝同时唾弃......

要是脸皮薄的,早就一头撞死在他曾经卖过的豆腐上了。

他就是洪承畴。

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出生,只比皇太极小一岁。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

洪承畴自幼聪明伶俐,母亲傅氏跟当时大字不识的大多数农村妇女不一样,是读过书的知识分子,知书达理,教子极严。

洪承畴从小在父母的教导下,7岁就开始在本村的溪溢馆受启蒙教育。

但由于家境困难,他十一岁就辍学了,在家帮母亲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

当地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听说洪承畴聪明好学,因贫辍学,就想试试他的才华。

洪启胤指着桌上的砚台说:“砚台长长,能赋诗文百篇。”

洪承畴看着自己的豆腐干很快答道:“豆腐方方,犹似玉印一章。”

洪启胤觉得不错,就又出了一副对子的上联:“白豆腐,豆腐白,做人清正博学学李白。”

洪承畴悟到先生在用他的豆腐为上联,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答道:“黑砚台,砚台黑,为官铁骨叮当当包黑。”

洪启胤觉得这孩子小小年纪不仅天分异禀,而且抱负不凡,就免费收他当自己的学生。

洪承畴就这样又进了学馆,很为洪启胤器重,成为他的得意门生。

洪承畴感恩戴德,非常珍惜这次机会,用功学习,博览群书。

洪启胤珍藏的《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都被他借来认真研读,从小就表现出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赏识。

这也为他后来接连打胜仗奠定了理论基础。

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评语:“家驹千里,国石万钧。”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二十三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洪承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洪承畴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六年。

天启二年(1622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慧眼识珠,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两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

天启七年(1627年),洪承畴又升为陕西督粮参政。

知识改变命运!

卖豆腐干的农村娃从此飞黄腾达。

崇祯三年(1630年)六月,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

从这时起,开启了他的铁腕镇压农民起义军政策。

只要是农民起义军,他就大力围剿,不管投不投降,抓到格杀勿论。当时被他杀掉的投降农民军多达数万。

而当时他的上司杨鹤,实行的是招抚政策,只要投降就不杀,还放回去。因为如此,李自成、张献忠曾多次诈降,养精蓄锐一段时间后再反。明朝多次对“贼军”剿而不死,就是因为这种诈降。

崇祯四年(1631年)九月,陕西三边总督杨鹤为此被罢官入狱,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

洪承畴改杨鹤的“边剿边抚(诱降)”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

崇祯五年(1632年)春,一股农民军由于顶不住官军的压力,向庆阳突围。洪承畴亲赴庆阳,指挥会战,与总兵曹文诏、贺虎臣一起围剿农民军,取得胜利。

崇祯六年(1633年)冬,农民军转进至明军力量薄弱的豫西楚北,以郧阳为中心,分部来往穿插于豫楚川陕之间,进行游击性质的流动作战。洪承畴为改变被动局面,以重兵包围起义中心地区,实施重点进攻,高迎祥义军接连败于确山、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市西南)等地,被迫转入西部山区。

崇祯七年(1634年)十二月,崇祯帝撤掉围剿失败的陈奇瑜,洪承畴仍任三边总督,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

崇祯十二年(1639年)十月,陕西最后一股“贼军”李自成部在流窜途中,被洪承畴令总兵马科、左光先领兵截击。李自成回师转东,洪承畴又令曹变蛟于潼关原设伏邀击,李自成大败,仅余18骑走入陕南商洛山中,农民起义陷入低潮。

洪承畴治军有方,镇压农民起义连连胜利,统治阶级内部颂声大起,称洪承畴的军队为“洪军”。

洪承畴趁机向崇祯皇帝上书请求留饷银20万两,一部分作军费,一部分赈济贫民。

从小受过穷的洪承畴由始至终,对他的下属和对贫穷百姓,都十分体恤。

崇祯十二年(1639年)初,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领陕西兵东来,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

与农民军交手不费吹灰之力的洪承畴,没想到清朝的八旗军战斗力比农民军高了好几个档次,打得他措手不及,连连失败。

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清军攻锦州及宁远,洪承畴派兵出援,很快就被八旗铁骑打懵了,败于塔山、杏山。

崇祯十四年(1641年)春,为挽救辽东危局,明廷遣洪承畴率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八总兵兵马,领精锐十三万、马四万去支援,集结宁远,与清兵会战。

三月,皇太极发大兵采取长期围困锦州迫降的方针,势在必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