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两次投降的祖大寿32(1 / 2)

1631年(崇祯四年)七月二十日,祖大寿率兵四千人前往大凌河,发班军一万四千人筑城,以阻挡后金皇太极对明朝的攻击。并用秦翼明所率石柱土兵一万人保护。

八月初二日,孙承宗接到兵部传令暂停修大凌河城、将班军撤到蓟州修城的咨文,遂让祖大寿安排撤军,先撤走了石柱土兵。

皇太极听说祖大寿修筑大凌河城的消息后,大为震怒,于七月二十一日领兵出征。

八月初六日抵达大凌河城南,在当夜便开始围城,采取围而不打,久违迫降的战术。

后金军陆续拔掉大凌河城周围台堡,并击退锦州来的明军援兵,使大凌河城孤立无援。

在此期间,皇太极于八月十四日致书祖大寿,表示愿意讲和。祖大寿不理。

一个月后皇太极再次劝降,约定“休戚与共,富贵同享”。祖大寿还是不理。

九月十九日,皇太极让军队伪装成明朝锦州援兵前来,自己则埋伏于山内。祖大寿中计,率兵出城接应,被金军击败。

皇太极率伏兵赶来想活捉祖大寿,明军赶紧掩护他狼狈逃回。

从此祖大寿紧闭城门,坚守城内,不再出战。

而孙承宗也调来在关内永平的吴襄及山海总兵宋伟救大凌河城。九月二十七日在大凌河城外十五里的长山遭遇后金军,两军大战。祖大寿此时已经分不清真假援军,害怕又中计,没有出来应援,导致明军大败,监军张春等被俘。

十月初七日,皇太极命俘虏姜桂带着明朝被俘将官写给祖大寿、何可纲、张存仁三将的招降书,前往大凌河城告知三万援兵兵败的消息,并劝降。

祖大寿率众官出城见面,表示:“尔不必再来,我宁死于此城,不降也!”

此时大凌河已“粮绝薪尽”很久了。

城内军民们先是杀战马吃肉,后来马也杀得差不多了,开始杀手无寸铁的民众吃肉,还把人骨头当成柴火烧。

大凌河城已变成了人间地狱。

祖大寿派人出城侦察,发现被后金军包围得水泄不通,难以突围,便动了投降的念头。

崇祯四年(1631年)十月十四日,皇太极又派俘虏姜新去劝降。

祖大寿率众官出城相见,并派出一位叫韩栋的将领到金营中谈判。韩栋回去后报告后金军的情况,使祖大寿确信没有突围的可能性。

十月二十五日,祖大寿最后下了决心,让义子祖泽润从城上通过射箭来送信,邀请曾为同僚的后金将领石廷柱进城商议降金事宜。

翌日,皇太极就派石廷柱偕达海、库尔缠、觉罗龙什、宁完我、姜桂等前往大凌河城。

祖大寿称投降的前提是,后金军还要继续打下锦州,让他与妻儿团聚。皇太极则回复取锦州应由祖大寿来做,可以将他放回锦州做内应。

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杀了拒绝投降的副总兵何可纲,在派人与皇太极和诸贝勒对天盟誓后,在当晚进入金营,与诸贝勒和皇太极一一行过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见礼,然后皇太极牵着他的小手,一起进入御营,坐在皇太极左边。

皇太极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宴会,以金杯酌酒,亲赐祖大寿,又赏给御服黑狐帽、貂裘及金玲珑鞓带、缎靴、雕鞍白马,并同意让祖大寿回去取锦州。

祖大寿见皇太极的第二天,就同岳托等去锦州,因大雾而未成,锦州明军出击,反被击败。

十一月初一日,皇太极迎祖大寿于五里外,继续派他到锦州充当内应。当晚,祖大寿偕部将施大勇、祖泽远、祖克勇等27人逃回锦州。

祖大寿向明廷报告,他此次是假投降,是将祖泽润作为人质后才得以“用计赚奴,图身出围”,并请罪辞职。

崇祯帝赞赏祖大寿“忠智脱围”、“忠略可嘉”,不批准他辞职。

尽管如此,祖大寿不能不承担大凌河之败的责任,仍被削去少傅头衔,由左都督降为都督同知,继续出任辽东前锋总兵,驻守锦州。

逃到锦州后的几天里,祖大寿秘密派人给皇太极送信,称自己心腹甚少,难以举事。

皇太极于十一月初九日回复:“徐为图之,尚须勉力”。自己则先行撤军。最后说“将军子弟,我自爱养,不必忧虑”。

此时,祖大寿在两个皇帝面前都讨好,左右摇摆。

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投向自己的祖国明朝的怀抱,与后金(1636年后改国号大清)不断发生小规模冲突。

但皇太极仍相信他是自己人,在崇祯十年(1637年)亲征朝鲜归来后,还写信给祖大寿,告知清军已攻破朝鲜与皮岛,并询问西征明朝的大计。

但从此时起,祖大寿不再回应他了。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清军第五次入塞(戊寅之变),崇祯帝召祖大寿入援。

祖大寿并不愿跟皇太极正面冲突,先以防备清军为由推脱,后在催促之下才应召入援。

十一月初一日,行至中后所(今辽宁绥中),遭遇在宁锦一带策应攻明大军的清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所率清军,祖大寿入驻中后所城中,派兵到城西袭击多铎,杀死上百人。

此次袭击对清朝震动很大,清人至此确信祖大寿戏弄了他们,恨之入骨,欲人人得而诛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