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2)

这十多天里,安陵雪看越多赋税书册,就越发觉“以民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可以说,她看的历朝历代赋税政策,侧面看的其实是历朝历代的兴衰史。她有种急迫感,想要把大宁府建设成自己复仇大业的稳固后方。因为她很清楚,百姓们追随自己反叛梁殷,是出于对父亲的感恩。而恩情,并不是可以一直使用的事物,总归有消耗完的那一天。或许自己从现在起,就该着手规划大宁府的治理纲领了。只有得到百姓的真心拥戴,才能把复仇大业执行下去。

这十多天里,各级官员武将各司其职,整个大宁府按部就班做着征伐二王子的准备。很多政务,都是军师在代劳。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该到出兵日子。

叶同启,这个叶家老太爷赞赏有加的年轻书生,也于几日前到了侯府。军师负责考较了他一番,得到的评语是学识扎实,可堪培养。于是安陵雪就正式招揽他为书丞,平时都让他跟随在身旁,以便传达自己的指令。

这一日,安陵雪召伊明弘到书房相商要事。叶同启在一旁做记录。

安陵雪直接开宗明义:“军师,这些天我翻看历朝历代的赋税书册,受益良多。一个好的赋税政策,可以让一个国家逐渐兴盛;一个不合时宜的赋税政策,则可以让一个国家陷入战乱境地。我想对大宁府的赋税体系做一些修改。”

“愿闻其详。”伊明弘从安陵雪讨要赋税资料时起,就已有心理准备。因此他一点都不觉得意外,此时只想好好看看安陵雪从书本账册中悟到了哪些心得。

安陵雪正襟危坐,缓缓出声道;“我父亲治理大宁府时期,对手是敌国洛流国。当时的赋税模式是,越是危难时刻,赋税越高,征发的民力越多。大宁府百姓都知道,上缴的赋税是用于对抗敌国,更是用于保卫自己的家园,不说毫无怨言,总归是积极响应的。”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现在是我为了一己之私,要求大宁百姓随我揭竿而起,去对抗梁殷这个庞然大物。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这复仇的路上,必须不停攻城略地,不停积蓄势力。而这些,要耗费庞大的军力、民力和赋税。如今大宁百姓愿随我反叛梁殷,是为了心中的一腔正义,也是为了回报我父亲的恩情。但这正义、这恩情能持续多长时间呢?一个月?三个月?一年?三年?”

安陵雪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当战争持续不停的时候,百姓们会厌恶、会迟疑、会退缩。到那时,我的复仇大业,还能否继续下去?这是其一。其二,我身为大宁的最高长官,实在不愿加在百姓身上的赋税越来越重,更不愿百姓掏光家里存粮,派出最后的青壮随我征战,最后却一无所得。”

“我想修改赋税模式。我想修改军功模式。”

伊明弘点点头,赞赏道:“郡主你对当前大宁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对潜藏的危险能够提前察觉,可谓聪慧。对从属于你的大宁百姓,有回报他们的想法,可谓仁义。”接着,他发问道:“却不知郡主想如何修改,以何律令为主旨呢?”

“我想以‘易律’为蓝本,修改和增删赋税模式、军功模式。”安陵雪斩钉截铁说道。

此言一出,伊明弘大受震撼。连叶同启也停下抄写的工作,抬头看向安陵雪。

“奖励耕战?”伊明弘问道。

“不错!”

“军功授爵?”

“不错!”

“嘶”伊明弘吸了口气,一时思绪万千。

东川大陆,曾经存在一个易国,它如同流星一般,在历史长河闪亮划过,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伊明弘字斟句酌地说道:“郡主你可知道,易国的律法,效果卓越,但反噬亦凶猛。后面的很多朝代,都效仿改良过‘易律’,能传承不断的可是一个都没有。”

“我懂得的,军师。很多朝代,都是在王朝后期改弦易辙,积重难返才失败的。我们考虑这么长远没有意义。现在首要考虑的是,怎么打败梁殷,怎么回报治下的百姓。”

叶同启此时也忍不住感叹道:“王朝兴衰,岂是一本律法就能左右的。只要对当下的百姓有用,就是好的律法。”

伊明弘捋着胡须,犹豫了良久,最后叹了声道:“也好。没有律法能用上几百上千年而不做更易,我们就不必庸人自扰了,只管做好当下。”

见说动了军师,安陵雪很是欣喜。她趁热打铁说道:“我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现行的基本赋税不变,佃租、兵役、劳役等等亦不变。只在加征赋税这上面做修改。”

“如何修改?”伊明弘适时提问。

“加征赋税,以前都是无偿的。现如今大宁府要向外扩张了,可以修改为‘期易’方式。大体是用钱银购买,用实物交换的方式。”

“郡主,我得提醒你一下,现在大宁府的钱粮存储都是不多的。”伊明弘出声提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