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对猴群的报复267(1 / 1)

运输成本极高,别说海运,就是跨越半个国家,这个成本也没法承担,一件商品卖100元,可能有25元是它的运费。有了集装箱,人类的货物运输成本降低了90%以上,全球分工才有了可能。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配置,美国人吃到了巴西的牛肉,欧洲人也用上了中国生产的手机。我们中国就是通过全球化加入了全球价值链。说到这你就能发现,集装箱就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铁箱子了,它改变了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财富面貌。

这本书的作者马克·莱文森,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畅销书作家,他从集装箱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物件入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商业奇迹。接下来我会分两个部分给你介绍这本书。第一,集装箱是怎么发明出来的。从这个过程你会看到,单点突破不叫创新,系统性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第二,集装箱在全球范围怎么推广应用。我们会看到科技含量不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创新的关键在于应用。

发明集装箱的人叫麦克莱恩,是个美国人,人们叫他“集装箱之父”。但其实更准确的说,麦克莱恩并不是第一个发明集装箱的人。人们使用集装箱几十年之后,麦克莱恩才开始用集装箱。你可能觉得奇怪,一个已经发明出来几十年的东西,还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为什么这个东西到麦克莱恩手上就变成了一个能改变世界的新发明?这就是麦克莱恩的厉害之处,我们讲一下这个详细的经过。

麦克莱恩的第一份工作是个卡车司机,后来慢慢地做自己的货运公司。他很有商人的天赋。我们知道,在商业竞争中,省成本是门硬功夫,谁能省更多的成本,谁的产品服务价格就更低。麦克莱恩就是这方面的高手,其他的货车还在用汽油的时候,他就把自己车队的卡车全都换成了柴油,而且为了省油费,他的司机都必须到固定的加油站去加油,因为那样可以获得折扣。更夸张的是,他们公司的卡车的车厢壁板都不是光滑的,而是垛口状的,因为他听说,垛口状的车厢可以减少风的阻力,从而节省燃料成本。你看,麦克莱恩就是这么一个具有商业天赋并且会精打细算的人。到1940年的时候,在二战的背景下,美国国内的物资生产、运输、物流等行业开始变得欣欣向荣,他这家运输公司水涨船高。到二战结束的时候,麦克莱恩的公司已经是全美国最大的运输公司之一了,税后收入在行业内排名第三,非常的成功。

可是随着事业的发展,麦克莱恩也遇到了一个发展瓶颈,在当时,高速公路非常的拥堵,这对他的运输业务来说就是个巨大的问题。你想,一个都能依靠减少风的阻力来减少燃油成本的企业家,哪能受得了卡车一堵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损失。所以,麦克莱恩就想不如直接走海运得了,自己建个码头,直接让卡车的货箱上船,然后让对面的卡车去接货箱。那你说这算他的创新吗?也不算,很多公司做过这个尝试,不过他们都是零散的货箱,码头的船是谁给钱就给谁送货,但是麦克莱恩提出了要建个自己的码头。后来麦克莱恩发现,直接把一个大铁箱子装上船,这些铁箱子还能垒起来,一次能装更多。你看,这时候这个模型就已经是集装箱了。那你说这算创新吗?也不算,就像前面我们所说的,当时用集装箱上船的运货方式已经运行了几十年了。那麦克莱恩的创新在哪呢?其实就在于他第一次尝试搭建起来一个系统。

麦克莱恩认识到,航运业的根本业务就是运货而不是通航,要降低货运成本,要的不仅仅是一只只铁皮箱子,而是一整套货物处理的新方法,这个系统包括港口、货船、起重机、卡车,还有发货人的自身操作方式等,都得发生配套的改变。这种认识就比当时同行业的人先进了很多,所以他的贡献不在于使用了集装箱,而是改变了货运行业的整个操作模式。

麦克莱恩这套系统搭建完成后,他做了一个尝试,如果运啤酒的话,先用散装的方式运一次,从工厂出来,先装上货车,到码头再卸下来装船,到了对岸再从船上卸下来装车,这个时候每吨啤酒的运费是4美金。如果用集装箱,直接从啤酒厂塞到箱子里运到对面码头,成本变成了20美分,节省了95%的运费。这也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全新的航运业的机会到来了。

麦克莱恩为了进入海运业,曾经并购了一家做大西洋航运业务的公司,现在他发现了航运业的新机会,一个公司哪够呢,他觉得得把那家公司的母公司给买下来,直接垄断大西洋一带的航运业务。你看,他的野心非常大。但是在推进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发现,自己面对的问题是越来越大,融资是一个问题,设备经常出现故障是一个问题,甚至很多人还把集装箱偷回去当房子用。简单说,虽然你自己这套系统已经最优化了,但是周围的社会系统还没有跟上你的节奏。所以一开始的几年,麦克莱恩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公司居然不赚钱,那也没办法,他就通过各种各样精打细算的招一边死撑,一边着手改良这个系统,最后硬是被他撑到了转折点。

到了1967年左右,美国打越战,需要把大量的货物从美国本土运到亚洲。打仗比的就是效率,所以美国政府就围绕这个效率问题做了各种各样的优化,最后找到了一个运用集装箱最好的方法,就是所谓的3C原则——一个箱子,一种货物,一个目的地。这三个词的英语单词都是C开头的,所以叫3C原则。经过反复试验,只有这个方法是最有效的。麦克莱恩翻身的机会到了,前一年还亏损,可是到后一年就从美国国防部赚了4.5亿美金,整个集装箱的繁荣时代才算真的到来。

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创新的产品从发明出来到广泛的应用,其实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第一个推进的人熬不到爆发的那一天,享受不到它的红利,只不过麦克莱恩还算是比较幸运的。这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可能会死的现象,也是很多创新者在现实中遭遇的困境。这也能回答我们一开始问到的那个问题,为什么集装箱到了麦克莱恩手上才变成了一个新发明,因为真实世界的新发明其实就是一套系统性的工程,一个产品的价值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被怎么使用。

对一个高度自动化、低成本和低复杂性的货物运输系统来说,集装箱就是核心,但是它也只是这个系统的关键一环而已,真正的难点在搭建这个系统,让它稳定地运作下去。而麦克莱恩就是第一个看到这个方向,第一个用行动做出尝试,而且是第一个获得成功的人。如果没有他,集装箱依然会被当作一个普通的铁皮箱子在装货,是麦克莱恩让集装箱发挥出了最大功效,所以人们才认为他是集装箱的发明者。

总结一下,这一小节我们讲了集装箱的发明过程,讲了“集装箱之父”麦克莱恩是怎么发现集装箱的作用,怎么把一个个箱子发展成一套改革性的货运系统的。我们能看到,创新不是一个单品被创造出来就完事了,创新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

远远没有,关于集装箱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项发明就像所有伟大的创新一样,搅动着这个行业里所有从业者的命运,而且力度越来越大,带来的结果就越让人想不到。接下来我就来讲讲集装箱后来的演变,以及它给世界带来的影响,这也是我们的第二部分内容。

前边我们讲了麦克莱恩的创业故事,他苦苦地死撑了很多年头后,终于扭亏为盈。麦克莱恩的公司当时已经拥有了31艘集装箱船,营业收入大幅度增加,这个行业突然变成了一个热门的行业。行业一热,竞争者都纷纷入局。每开辟一条新航线,就会突然涌进来好几家竞争对手。在那些货运量最大的国际航线上,运载能力在6年里就翻了14倍。在美国和欧洲之间,1966年以前只有很少量的箱子在流通,到了1974年,就能运转100万只集装箱了。整个航运业运载能力的提升速度远远大于需求,行业内就开始打价格战。价格战也不算新鲜事,各个行业都这样,但是集装箱航运业打起价格战来影响非常大。

在集装箱大规模应用之前,如果船主觉得生意不好,让船停几天,放在那不动,基本上也没什么成本,但是集装箱船即使不运营,成本也特别高。一家公司要扩张,就得借债,他们的船、集装箱、港口都是借钱买来的,放在那不动也得还利息。加上竞争激烈,石油价格飙升,没过多久,整个海运体系的价格就开始崩溃了,各家航运公司损失惨重。英国《金融时报》甚至说,集装箱运输的革命性影响已经接近尾声了。

但是马克·莱文森说,《金融时报》说错了。集装箱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才刚刚开始。我把这些影响总结成了三个方面:集装箱给航运业带来了产业变革,给航运业的从业者带来了巨大的命运改变,也让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来详细说说。

首先,集装箱带来了航运业的产业变革。

传统的古典经济学一向习惯假定运输成本为零,从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开始,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运输成本问题始终得不到主流经济学家的关注。比如李嘉图举例说,葡萄牙和英格兰可以分别生产自己有成本优势的葡萄酒和棉布,然后相互交易。这种假设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但是操作起来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如果运输的成本太高,那就基本不可能实现。

实际上,在1956年以前,货运成本都是非常高的,用船来运货是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你想,货要从工厂一件件搬到卡车上,卡车到码头后,要一件一件地卸下来,登记,再全部放到码头旁边的中转货棚里面去,等一艘船做好准备时,再全部清点一遍,然后靠码头工人搬上船。一套流程下来,那码头上就是一片狼藉,到处都是纸板箱和垃圾,整个码头基本上就是乱成一锅粥。工厂为了减少货运成本,自然也希望把厂子建得离码头近一点,结果就是码头周围聚集着各种各样的工厂。整个货物运输业要动用那么多的人力,自然也得有住宅区,码头工人和各种业内从业者都希望就近居住。所以,整个码头就是只能用“拥堵”来形容,整个航运业表现出来的也是一种反应缓慢、臃肿迟钝的氛围。

拥堵的地方效率自然不会高。比如那时候一家药厂企业要把一卡车的药品从美国中西部运到欧洲的一个内陆城市,那么他们需要支出差不多2400美元,这笔钱在路上会被各个环节给消耗掉,像卡车运输、港口的仓库管理、轮船公司、保险公司等等,每个环节都有消耗,最后算下来,一趟货物运输的成本有一半都是在港口给浪费掉的。但是集装箱出现就不一样了。它的特点是标准化、系统化。首先,集装箱的尺寸是一致的,全球几乎所有轮船公司使用的都是兼容集装箱,不管是卡车、火车还是港口和轮船都能自由地装卸,搬运的过程也是主要靠起重机,而且每个箱子里就装一种产品,就省去了挑拣的过程,那这个效率自然就大大的提升了,成本也直线下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