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兄妹相认34(1 / 2)

在向这个终极目标前进的道路上,温伯格可以说是走出了第一步,他建立的模型叫做“弱电统一理论”,也就是证明了弱核力和电磁力实际上是同一个东西。这也是他获得诺奖的原因。那么在温伯格之后,现在我们正在尝试把强核力也包括进来,证明它和弱核力、电磁力同样是一个东西,不过这个理论还没有最终完成。当然了,如果将来有人能够把引力也包括进来,达成所有四种力的大统一,那这个人就完成了物理学界的最终目标,到时候,他的历史地位肯定将会媲美牛顿和爱因斯坦。

现在你知道了,温伯格在物理学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那么我们今天讲的这本书《最初三分钟》,就是他写的一本著名的科普书。所以说,如果你想体验当代最好的物理学家为你讲解宇宙的诞生,这本书无疑就是你的首选。

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77年,而就在那之前的十几年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飞跃。一种新的理论,也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大爆炸理论”登上舞台,成为公认的关于宇宙起源的科学解释。本书其实就是对这个新兴理论进行的一次全面总结,它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对大爆炸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关于这部分内容,“每天听本书”栏目有另外一本书《大爆炸简史》的讲解,你可以去收听,我在这里就不重复介绍了。

今天要给你讲的是这本书的精华部分,其实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来,就是宇宙诞生之后三分钟内所发生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温伯格体现出了他深厚的功力,通过理论计算,他就像放电影那样,准确地给我们描绘了宇宙诞生之后三分钟,或者更准确地说,3分46秒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一切。所以这本书严格来说,其实应该叫做《最初的3分46秒》。不过温伯格自己说了,如果书名取成这样,大概会吓跑一大半读者,所以我们也不必在名字上过多纠结。当然,你肯定很好奇,为什么是3分46秒?这个数字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温伯格的脚步,一起去看一看这场关于“宇宙创世”的电影,去了解一下在最初的3分46秒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神奇的故事。

第一,我们的宇宙由什么构成?为什么说它的“配方”是在最初的3分46秒里决定的?

第二,为什么这3分46秒不但可以解释宇宙,同时也是对大爆炸理论本身最有力的支持?

所以这个方程告诉我们,物质和能量其实是一回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比方说原子弹爆炸,就是一小部分质量转化成能量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你可以把物质粗略地理解成一种凝聚得很“紧密”的能量形态,质量越大,其中“凝结”的能量也就越多。

我们知道,今天的宇宙是由“物质”主导的,换句话说,今天宇宙里大部分能量都以“物质”的形态存在。而你在中学里都学过,物质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的原子核当中,原子核又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所以总而言之,在今天的宇宙里面,绝大多数物质都由质子和中子这两种粒子组成。如果把我们的宇宙比作一锅汤,那么,质子和中子就是这锅汤里面最基本的两种配方,它们构成了这锅汤的主体。另外还有很多其他基本粒子,但是它们只相当于调料,并不是这锅汤的主要成分。

科学家通过观测知道,在今天的宇宙里,质子和中子的比例大概是7:1,也就是说,每七个质子对应着一个中子。所以,这就是我们宇宙的主要“配方”,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宇宙这锅汤的“味道”。如果这个比例不是这样,那么,我们的宇宙就会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样子,银河系,太阳系,甚至我们自己是否还会存在,那就不好说了。

但是,为什么是7:1?这个比例是怎么来的?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并不知道,甚至为什么会有“中子”存在,这也曾经是一个谜团。因为在自然界,中子是一个不稳定的东西,如果它没有被吸纳到原子核里面,而是独立存在的话,它就会自动放出一个电子,从而衰变成质子,这个过程叫做“Beta衰变”。所以,最初的中子从哪里来?它又是如何被保存到原子核里去的?质子和中子为什么会保持7:1的比例,而不是所有的中子都彻底衰变成质子?这些问题都关系到我们宇宙最根本的秘密。在这本书里,温伯格告诉你,原来一切的答案就取决于宇宙诞生之后的最初3分46秒。

在这3分46秒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温伯格指出,其实道理很简单,只要假设我们的宇宙是从一个非常高温高密度的状态膨胀而来,我们就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所有问题,甚至还可以详细地描绘出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接下来,就让我们像放电影那样,来看一看宇宙是如何慢慢进化的。

在宇宙诞生的极早期,它局限在一个非常小的空间里面,就像是一个小点。这时候,整个宇宙都处在一个极度高温高密度的状态。比方说,在大爆炸之后的0.01秒,宇宙的温度可能高达1000亿度,这是什么概念?我们知道太阳表面的温度只有6000度,1000亿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1600万倍,是一个难以想象的高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