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幽灵密道33(1 / 2)

“暗物质谋杀恐龙”,虽然听着有点不靠谱,但提出这个理论的,其实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科学家,那就是本书的作者丽莎·蓝道尔,我先给你介绍一下她吧。丽莎·蓝道尔是美国的一位女性物理学家,身兼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三所顶级名牌大学的物理系终身教授职位。蓝道尔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粒子物理、弦理论、额外维度理论等方面。“第五维空间”理论,就是蓝道尔最先提出来的。

这个理论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知道,按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来说,人类是生活在“四维时空”里的,就是三维空间再加上一个时间维。但是蓝道尔提出,除了这四个维度之外,宇宙还存在一个额外的维度,就是第五维空间,但这种空间结构我们人类想象不出来,只能用数学来描述。也因为这个理论,蓝道尔被人们称为“挑战爱因斯坦的理论物理学家”。

除了搞科研,蓝道尔还写科普图书,结果一写就成了《纽约时报》超级畅销书作家。蓝道尔有不少科普著作,这本《暗物质与恐龙》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这本书之所以受欢迎,原因在于它有一个特点:它虽然是科普著作,但读起来却像侦探故事。这话不是我说的,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普·索恩对本书的评价,而索恩就是科幻大片《星际穿越》背后的科学顾问。为什么说这本书像侦探故事?因为它是用一个个已经被证实的科学事实,加上严密的逻辑推理,最后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那就是暗物质谋杀了恐龙,这就和侦探破案的过程很类似。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也采用类似“侦探破案”的方式来讲述这本书。我会先带你看看“案发现场”,看看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时发生了什么,这个恐龙灭绝的时间也有说是6500万年前的说法。然后我会给出书里的3条“关键线索”,分别是一种金属,叫铱,物种大灭绝的“周期性”,还有暗物质。根据这3条线索我们就可以一步一步推导出暗物质杀死恐龙的过程。破案之后,我们再探讨一个问题:既然暗物质杀死过恐龙,那么它会不会用同样的方法杀死人类?如果会,我们能不能躲过这场灾难呢?

在我们正式介绍主要内容之前,先来看看“案发现场”吧,也就是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时候发生了什么。那时候发生的事情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物种大灭绝”。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本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蓝道尔教授建构这套理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释恐龙这一个物种的灭绝问题,更是为了解释整个“物种大灭绝”的发生机制。而恐龙灭绝,只是物种大灭绝的一环。

所谓的“物种大灭绝”,就是指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和比较大的地理范围内,生物数量和种类急剧下降的事件。历史上的物种大灭绝事件至少发生过20多次,听起来很可怕吧,其中最著名的物种大灭绝有5次。当然我们只需要关心5次中的最后一次,也就是发生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物种大灭绝”,因为恐龙就是在这一次物种大灭绝中消亡的。当然严格来说不是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有些学者认为部分会飞的恐龙活了下来,最后演化成了鸟类。

关于物种大灭绝这件事本身,有两点是值得关注的。第一是它持续的时间,虽然刚才说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但这个“短”是相对于地质年代来说的。对于人类来说这个“短”其实很长,一次物种大灭绝可以持续几百万年,所以物种大灭绝不是一个瞬间性的概念。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什么灾难性事件,但物种形成的速率远远低于物种消亡的速率,这也叫物种大灭绝,比如我们目前的时代,其实就正处在一次无声无息的物种大灭绝中。科学家估算,正常的物种消亡速度是平均每年有一个物种灭绝,但实际上,我们今天的物种灭绝速度是这个平均值的几百倍。

第二点要注意的是,物种大灭绝在地球生命史上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我们不要以为生存是一件轻轻松松、理所当然的事情。据科学家推算,自地球诞生以来,曾经出现过的生物已经灭绝了超过98%。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比例,等于说几乎所有出现过的物种都灭绝了。可见,生存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幸运,灭绝才是生命的常态。

现在我们说回到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物种大灭绝,白垩纪末期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导致了那一次物种大灭绝的发生?这个问题的答案曾经众说纷纭,相信你多多少少听说过,比如说火山活动、气候变冷或变暖、海平面上升或下降,还有说缺氧的,而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假说是陨石撞击说。“陨石撞击说”认为6600万年前,直径大约10公里的陨石,以比火箭还快几倍的速度撞上了地球,位置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撞击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摧毁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能量的10亿多倍,这次撞击造成了全球四分之三的物种灭绝,其中就包括了恐龙。

这些假说曾经谁也说服不了谁,吵个没完没了,直到一个关键证据出现。这个证据一出来,就以摧枯拉朽的方式终结了这场纷争,它完美地证明了陨石撞击说的正确性。最后,在2010年的时候,41位科学家聚在一起开会,会议的内容就是把陨石撞击说由一个“假说”确立为明确的科学结论,就连那些曾经反对陨石撞击说的科学家,都纷纷为陨石撞击说站台。

那么这个如此强大,能让众多科学家信服的证据究竟是什么?其实它就是我前面提到的3条关键线索的第一条,那就是——铱元素。

铱,是地壳中最稀有的元素之一。我们平常认为已经够稀有的“金”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是铱的40倍,可见铱多么稀有。地球表面的铱元素主要来自宇宙尘埃的沉积,由于沉积是缓慢而且恒定的过程,所以铱在地层中的分布也应该是比较均匀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