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卢象升入辽东54(1 / 2)

就在杨衍东、诸葛亮都在‘为理想而奋斗’之时,大明世界,山海关!

山海关,修建于明洪武十四年,是扼东北到华北的咽喉要塞、军事重镇,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关。

本来,山海关还只是划分关内关外、护卫京师的军事枢纽,是明王朝的内部关隘;但是随着满洲女真的崛起,大明王朝在辽东的领土一步步被蚕食。

鞍山、海州、东昌、耀州、盖州、熊岳、沈阳、辽阳...

及至现在,山海关居然都快成了大明王朝的边关,明清之争的最前线了。虽然说关外还有宁远、松山、锦州等城镇尚在明军手中,但明军野战的疲软使得它们几乎成了一座座孤城,山海关外时不时就会出现满清探子的身影。

就如这次,大清兵分二路借到蒙古破长城入关寇明之时,其实,山海关这边也有敌情,满清之主皇太极更是亲自领兵叩关!

当然,谁都知道他不是真的叩关!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是他那区区五万兵可以撼动的?尤其是,满清军队擅长的是野战而不是攻城。

但知道又如何?山海关距离大明京师BJ城直线距离不足三百公里,骑兵两三天就可以兵临城下。

正因为此,在清军拥兵十万南下入塞抢劫之时,耗尽大明财力打造的辽东军,亦或者说关宁铁骑,却只能困阻山海关,坐看多尔衮、岳托,肆掠大明京畿腹地。

当然,辽东军是真的被皇太极牵制,还是别有异心......

这一点,谁也不敢说出口,不过,当年蓟辽督师袁崇焕的前车之鉴,倒是时不时的就被祖大寿拿出来说一说,这似乎都快成他们家的家训了。

只是此时,山海关背关的一面,以蓟辽督师吴阿衡、辽东巡抚方一藻、辽东总兵祖大寿、副将祖大乐为首的辽东军政大员齐聚,而在这几位大佬身后,则站着一位二十六七的年轻将军。

吴三桂,辽东将门中最冉冉升起的新星。

而他们之所以齐聚在这里,就是因为刚才前方已经传来消息,新任蓟辽督师,刚刚在关内大放异彩的卢象升,已经快到了。

本来按既往历史,吴阿衡此时已经差不多殉职,不过,崇祯皇帝既然决定将叩关的清军交给卢象升和孙传庭,自然就将这位老臣派到了辽东,也算间接的救了他一命。

想起刚收到的消息,打头的吴阿衡心里颇为复杂,他身为(前)蓟辽督师,却在敌情刚显之际就被皇帝支到了辽东。

虽然,他来了之后也明白,皇帝是不放心辽东巡抚方一藻以及以祖家为首的辽东将门。但是,没能在关内发挥作用,吴阿衡的心中多少还是有些遗憾。

尤其是,他是真的没想到,勇卫、天雄两军居然如此英勇善战!在得到崇祯皇帝下发的关内大捷的情报时他都呆住了。

往年,清军不是没有入关过?但哪一次不是抢的盆满钵满,然后才在明军的一路‘礼送’下返回?

何曾像现在这样?不但主动出击,还能战而胜之!

野战啊!摆明车马,硬碰硬!

也不知道卢督师是何等风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