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拥刘反曹?不!53(1 / 2)

杨衍东皱着眉头,仔细回想了下,似乎...自己刚来的时候,的确听到了远去的‘哒哒’声,现在看来,那应该是马蹄声。

“你是说刚才,就在刚才,刘备已经三顾茅庐来请你了?”杨衍东看着眼前这个自称亮的年轻人颇感好奇的问道。

这时,他才发现,这卧龙长得跟唐老师没半点像的,反而跟十来年前的毅哥几乎一模一样。

而且见自己的到来似乎使他误会了什么,杨衍东连忙纠正,“而且,我可不是来帮那个大耳贼的,要帮也是帮曹操啊!”

“啊!为什么啊!”刚刚还是咀嚼‘三顾茅庐’的毅哥版诸葛,突然听到杨衍东后半句,顿时急了:“刘将军身为大汉皇叔,代表着汉室正统,而且民间声望极高,这是明主啊!”

“他实力不够,兵不过万,将不足百,地盘也就一县,成不了大事。”杨衍东言简意赅的打压道。

“刘将军手下并不缺领兵大将,他缺的只是治世能臣,亮不才...”

只是见杨衍东一衔眉头,他连忙略过这句,又激动续道:“而且,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刘表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刘将军;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你搁这儿跟我背隆中对?”杨衍东伸手打断,然后总结道:“先不说你这‘吃二刘’仁不仁义,就算你的这战略完全执行,最终还不是魏蜀吴三分天下?!”

“三分天下还不够?”诸葛惊呆了。这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可是他苦思冥想,甚至拉着几位好友一同,才最后想出的办法了。

现在,北方的曹操已拥兵百万,并挟天子而令诸侯,大势已成;而江东孙权割据江东,已历三世,既有山河之险,又有良臣名将,此二者皆不可图也。所以,三足鼎立之局面...

诸葛是怎么想的,后世人杨衍东当然清楚,他叹了口气:“您的隆中对,三分天下,对于刘大耳来说,当然是金玉之言,但是您想过没有,要是您的构想真成了,这天下又何时才能统一?”

“连连征战,又要死伤多少百姓?难道您认为刘大耳有一统天下的可能么?”

“为什么没...”诸葛急了。

杨衍东伸手止住,道:“您别急,听我说完,刘邦据汉中而有天下,不代表刘备也行。刘邦那时和项羽的实力差别不大,但现在,刘备和曹操的差距太大了!”

七出祁连,蜀中民户唯之一空,何必呢!

更别说三国打了几十年,整个华夏的人口从鼎盛时的五六千万,降到最后不足一千万。

虽然说黄巾起义才是最大的锅,但后期的连连征战难道就不是原因?!

想到这里,杨衍东嘴角微扬,略带嘲讽道:“你们这些自诩为智者的,算尽天下,却独独没有为苍生算过。”

说这话时,杨衍东又不由得想起了后面那随三国乱世而来的五胡乱华,要不是因为三国内战耗尽了汉民族的底蕴,就凭那区区几个外族,能把我们杀成两脚羊?

一汉当五胡,才过去多久啊?

看着诸葛卧龙脸色变换,杨衍东继续添火道:“还是你觉得曹孟德那里文臣如云,谋士如雨,你去了,无用武之地?”

“呵呵...”诸葛亮笑了,“你不用激我。这点自信亮还是有的。”说完,他敛起笑容、仰天一叹,“可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终是汉贼啊!”

“刘邦不也是秦始皇的亭长嘛,他也是秦贼?”杨衍东反怼道。

诸葛亮苦笑了一声,从前面的刘备、刘大耳,再到现在的刘邦、秦贼,他就知道,眼前这人根本就对汉室毫无敬意。

但这话,他也无从反驳,只能嘀咕,“高祖只是始皇的亭长,他的天下,终是自己打下来的。”

“曹贼也只是献帝的骑都尉,他的势力,也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杨衍东淡淡道。

“曹贼?”诸葛亮愣住了、也迷茫了。

智圣犯疑,千古难见!

杨衍东仔细欣赏了一下,在诸葛察觉之前,开口道:“很意外?我不喜欢刘备,并不代表我就喜欢曹操。我之所以觉得你应该选曹操,只是因为他赢面最大,仅此而已。”

说完,他又四十五度微扬头颅,双手背负,强行装逼道:“我为苍生,不为其他。”

这一刻,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特别神圣!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