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百年中国现代诗歌漫谈(2)111(1 / 2)

3.中国现代诗歌得益于西方输血

现代诗歌的进步和超越首先得益于大量新鲜输入的血。这新鲜的血液是从西方来的。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展开,这新鲜血液来得汹涌澎湃。它的面是那样的广,体量是那样的大。它包括:一,西方的理念、思维方式、宗教观念、哲学,理念;二,艺术形式,比如音乐方面,从交响乐到小夜曲,从歌剧到音乐剧,从外国民歌到现代流行歌曲;形体艺术方面,话剧、电影、芭蕾舞;绘画方面,从油画到水彩画、板画、素描;三,文学方面,从各种体裁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传记到各种体裁的诗歌;四,艺术创新意识,不断涌现各个流派各种不同的艺术追求的做法和意识。

所有这些,也都从正面、侧面,直接与间接地涌入了中国诗歌领域。

新文化运动带入中国的,很重要的是西方的理念,其中以价值观为首。在诗歌里,最著名的例子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短诗《自由与爱情》(一作《格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据鲁迅考证,译者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殷夫。这首短诗译成五言,用词也比较传统,但不遵守平仄之规,只能算是现代诗。常有人说:翻译诗歌等于再创作。这首诗就是再创作的成功典范。殷夫译成表面象五绝的这四个短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又迎合了民众对自由的渴望,以至其民间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当时许多名诗。

新的意识除了导致大量西方文学元素流入,导致许多诗人尝试各种形式,风格,也导致中国产生了文学创新意识和流派意识,于是众多的文学流派便涌现出来。从上世纪20年代至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记得下来的新诗流派至少有40个(见发表在网络上的《中国现代诗歌大全》),其中民国时期产生了11个,重要的有新月派,象征诗派,湖畔诗人,新浪漫主义,现代派。50年代到70年代末,中国大陆没有新的诗派生成,台湾产生了两个,即蓝星诗社(由余光中等诗人为主导)和创世纪(由洛夫等诗人发起)。80年代开始,中国现代诗歌大井喷,至今共产生了27个诗歌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是80年代初生成的朦胧派,人们或许听到过的还有第三代,新边塞诗歌,非非主义,神性写作,中间代,下半身写作,荒诞主义,垃圾派等等。

4.现代诗歌的特征及其与旧体诗词的区别

读者自然会问:你说现代诗歌超越了旧体诗词,这个超越体现在哪里呢?至少你得说说吧,现代诗歌跟旧体诗词有什么区别,或者说好在哪里吧?

我根据自己的看法,结合一些网络媒体上发表的评论文章,归纳出以下六个现代诗歌的发展形态:复杂化,简约化,通俗化,多元化,自我化,可诵化。说明一下,这六大发展形态并不是同时存在在某一首诗里,而是六种不同的现代诗形态,只是其中有些形态会同时出现在同一名诗人的同一首作品里。

第一种形态:复杂化(诗的加法)

人们说“现代诗”,或者小说和诗的“现代性”,我归纳成三大类,一类是追求“添加一些化学成分”的(我称之为“复杂化”),第二类是追求摒弃一切“枝节”的(我称之为“简约化”),第三类是追求通俗易懂的(我称之为“通俗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