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百年中国现代诗歌漫谈(1)110(1 / 2)

有诗友建议我写一下对中国现代诗的想法。其实我对现代诗并无研究,读过的也仅仅是沧海一粟。初步探索之后,惶恐感油然而升。中国的现代诗歌太广阔,太令人震撼了。要想写全,写得权威,全无可能。即使随便写写,也至少需要一本书的篇幅,而且还只是个人的一个角度。

但是,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太有意义的题目了。至少,我想用尽量少的篇幅,先写一下自己的初探所得和方方面面的感想。希望能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一览百年中国现代诗歌的全貌。里面有不少自己的归纳、感悟和观点,欢迎大家指正。最后选出的中国现代诗歌20强和中国现代歌词10强,也欢迎读者们各抒己见。

1.胡适的百年尝试

人们说,到民国初期,旧诗已经走入了穷途末路。其实,早就有人说,诗的辉煌止于李杜,李杜之后再无诗了。

1916年,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就开始用白话写诗,并与朋友们就此展开了争议。1917年1月,胡适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诌议》,认为“今日文学之腐败极矣”,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2月1日,他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白话诗八首》,推出了中国白话诗的开山之作。1920年,胡适的白话诗集《尝试集》出版。胡适自己说过这书名的由来:他读到陆游《剑南诗稿》卷三最后一篇,对放翁那句“斜阳徙倚空三叹;尝试成功自古无”不以为然,他那时就把未来诗集的名字定为《尝试集》。他在为《尝试集》里的小诗《尝试篇》写的小序里写道:“天下决没有不尝试而能成功的事,也没有不用尝试就可预料成败的事。”

从今天的角度看,胡适的尝试诗歌显得有些稚嫩。然而,《尝试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胡适因而成了现代诗歌的鼻祖。他的尝试何止是成功了的。从那以后,新诗井喷而出,新作无穷,杰作无尽。一下子,旧诗词就被彻底地淹没了。

并不是说,旧诗词从此就没有意义了。中国从《诗经》、《楚辞》到李杜苏陆,那些诗词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宝藏,也是世界文学最珍贵的宝藏之一,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些年,中央电视台每年播放的“中国诗词大会”和之前各地卫视纷纷播出诗词节目,都说明中国古典诗词拥有着无数的爱好者。

也不是说,诗词从此就没人写了。时至今日,旧体诗词还有非常多的尝试者,写者无数,也有不少在正规的媒介上发表过,如今在网络自媒体上发表的就更多了。但是,我们只要看一点就就明白了为什么说旧体诗“被彻底淹没了”:白话诗歌或新诗或现代诗歌从胡适以后出了数百上千的著名诗人,大家,文学大师;而在这一百年里,写旧体诗而家喻户晓的只有一个半人,一个是毛泽东,半个是鲁迅。毛泽东的诗词写得非常好,有的完全可以入选中国历代诗词最佳行列,比如《卜算子.咏梅》,或者《沁园春.雪》。但他的诗词之所以可以做到家喻户晓,主要原因自然还是因为他是毛泽东。那半个就是鲁迅。鲁迅传世的诗不多,但有六句闻名天下而不朽,即“横眉怒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是其他人写不出那么好的旧体诗了吗?不是的。我不时也在网上读到一些新写的旧体诗词,其中有些还真的不错。那么多人在写,其中必然有非常好,即便放入唐诗三百首也可鱼目混珠乃至光芒四射的。但是,除了毛泽东之外,百年来再没有出过著名的旧体诗诗人,说明了什么?我的答案是:在广大民众、大多数读者心中,旧体诗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现代诗歌与旧体诗词孰优孰劣

文人相轻看来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旧体诗词的爱好者很多对现代诗歌不以为然,而现代诗歌的作者和热心读者对旧体诗歌也经常嗤之以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