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送礼67(2 / 2)

甚至还有一点是为了自己少年时的梦想,饮马沙场。

原因确实有很多,但把这些原因都挨个剖开,却没有一条,是因为要保护这些最为普通的百姓。

可是自己明明没有想过要保护他们,他们却仍然如此的发自肺腑,表达着他们的爱戴。

那自己,凭什么接受呢?

啪!

一道清脆的巴掌声响起,曹襄和卫青都被这声音吓了一跳。

“张次公,你这是做什么?”

声音正是由张次公弄出来的,此时的他还低着头,肩膀微微颤抖着,显然情绪不太正常。

“没什么,我就是觉得,我,我不配啊。”

张次公咬着牙,将头扭到一旁。声音嘶哑地道:“我明明就没有想过要保护他们。我所做的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可是他们却还…”

“我……”

“哈?”曹襄先是有些惊疑了一声,随后摇了摇头轻声道:“君子论迹不论心。百姓之所以淳朴,就在于他们只会相信自己所看到的。”

“你到底是因为什么保护的他们,对于百姓们来讲并不重要。只要你真的保护了他们,你做到了你应该做到的事情,百姓们就愿意为你付出一切。”

曹襄上前拍了拍张次公的肩膀。

“好了不要再纠结了,与其你继续纠结这份心思到底是对是错,不如今后好好努力,争取不让这些淳朴的百姓,再一次受到外敌的侵害。”

说完,曹襄便朝着军营门口的方向走去。

此时的军营门口还在上演着互相推脱的戏码。

看到又有人接近,这些百姓的热情才稍稍有了暂停。

“各位乡亲们,在下骑将军曹襄,是如今这支队伍的统帅。”

曹襄挥了挥手,大声道:“乡亲们的好意我们都清楚,心意呢,我们领了。但是这些东西,我们绝对不能收。”

听到来的人是个将军,而且看样子还是个不小的大官儿,大概率是个能拍板的人,百姓们一开始还有些欣喜。

但听到来的人说不收东西的时候,百姓们则不由的面面相觑起来。

曹襄继续道:“我们之所以不收乡亲们的这些东西,理由有二,第一,我们是官军,有朝廷为我们发放俸禄,为我们嘉奖表功,我们已经得到了自己应得的,不应该再拿乡亲们的东西。”

“第二,乡亲们这些年遭受匈奴人的劫掠,生活已经过的很不容易了。如今冬天才刚刚过去,马上就要春耕,乡亲们的生活本身也不容易,这些东西送过来,还不如乡亲们自己留着好好吃一顿,或者穿的更暖和些。相比于送给我们这些糙汉子,远不如乡亲们自己留着更实在。”

“何况乡亲们遭受匈奴人的劫掠这么久,我们如今才来,已经是很对不住乡亲们的了。”

“乡亲们能够不嫌弃我们来的晚,我们已经感激不尽,哪里还敢再有脸去收乡亲们的东西呢?”

曹襄说完,周围一片寂静。

刚刚赶过来的张次公,听着这些话入耳,只觉得自己的心又被扎了一下。

甚至就连卫青,听着这些话,眼神中都流露出一丝茫然之色。

曹襄说完后不久,人群一阵窸窸窣窣,从人群中走出一名老者,显然是这些百姓推举出来的德高望重之辈。

朝着曹襄长揖到地,老者颤颤巍巍地道:“骑将军言重了,草民们虽不识字,但谁对咱们好,谁对咱们不好,这些简单的道理还是清楚的。”

“将军率着将士们浴血奋战,好不容易才把匈奴人打退,给了咱们这些草民一个太平,这是将军和朝廷的大恩大德。”

“狗尚且还知道感恩,何况是人乎?”

“既然知道恩情,又怎能不报呢?”

“如今这些都是草民们的一点心意,和将军的大恩相比不值一提。将军要是嫌弃草民们送的这些东西难登大雅之堂,草民绝无二话,立刻就带着乡亲们回去。”

“这是说的哪里话?”

曹襄连忙上前将老人扶住,生怕因为情绪太过激动,导致人出了什么岔子。

不过看着老人那坚决的脸色,显然,要是今天自己不收东西,老人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乡亲们拿出来的东西,那定然是最好的,我们怎么会嫌弃?但是乡亲们自己还要用啊,怎么能够因为报恩,让乡亲们自己挨饿受冻呢?”

“但老人家既然坚持,那这样好了。东西我们可以收下,但绝对不能白收,就按照这些东西在市场上的价格,我出钱将这些东西收了。”

眼看着老人似乎还想说些什么,曹襄顿时将脸一板,故作生气道:“就如同老人家所说的,将士们在前线奋勇杀敌,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还乡亲们一个太平的日子,让乡亲们不用再为匈奴人而烦恼,让乡亲们从此以后可以吃饱穿暖。”

“如果因为给将士们送东西,而让乡亲们自己挨饿受冻,那将士们在城外浴血奋战,还图个什么呢?”

“老人家都说了,这些东西是乡亲们的一番心意,心意我们可以收,但绝对不能让乡亲们挨饿受冻。如果老人家还想送东西,可以,这些东西必须按市场的价格由军队出钱买。”

“但如果老人家连这一点都不能同意,那这些心意,我们不要也罢。”

看到曹襄的语气和脸色如此坚决,老人也知道自己是时候该退一步了。

惋惜的重重叹了口气,随后老人朝着身后的人群高声呼喊道:“乡亲们,刚刚曹将军的话,大家都听到了吧。”

“曹将军体恤咱们,咱们不能让将军心寒。拿过来的东西该是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谁要是敢在其中私自加价,休要怪老朽后面不客气!”

“简直是猖狂,瞧瞧他们得意的那个劲儿,就差在军营门口摆摊卖东西了。他们哪里还有半点军队的模样?哪里还有半点身为朝廷的门面?”

房间之内,一名身着常服的官员愤愤不平。

随着楼房王的首级得以确认,以及白羊王亲自表达了归顺之意,这一场大胜几乎不再有任何的疑问。

对于这一场大胜,欣喜若狂的人自然不占少数。

但对此愤愤不平之人也不是没有。

尤其是对于此次战功的缔造者,一个以往连军伍都没参加过,领着一群东拼西凑出来的杂牌队伍,就这么堂而皇之地立了大功。

谁都能想到,以这些人在此次战斗中所立下的功劳,少不了有多少人要借此鲤鱼跃龙门。

而这些人可都是曹襄一手提拔上来的嫡系。

相当于原本平静的朝堂中,突然出现了这么一大帮子势力。

还都是靠军功上来的硬功夫。

这谁能受得了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