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老朱:好急啊!53(1 / 2)

“农民之所以会造反,是因为他们活不下去了。”

“赋税重压,作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们承担着极为严重的赋税。”

“尤其是在王朝的末年,甚至各种杂税丛生。以各种不同的角度压榨着农民们的生活。甚至连家庭生计都难以维持,增加了他们反抗的意愿。”

“天灾人祸,这是最常见的。一些地区频繁的发生自然灾害,再加上战乱和盗匪丛生,这些动荡的因素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生产,让农民们雪上加霜。”

“而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一个原因: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

朱棣疑惑地问道。

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一个词。

“土地兼并,就是指地主,或者大族,通过强行占有,购买,或者借贷的方式,将大量的土地逐渐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导致土地分布极为不平等的现象。”

“土地成为了地主豪族积累财富的手段,增加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而那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们,生计变得十分困难,不再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而因为大量的土地都出现在了地主和豪族的手中,他们有着各自的方式,或是利用政策隐瞒不报,或是与朝堂之中的官员勾结,原本应该在那些土地之中收取的赋税,根本无法落到国库之中。”

“这样一来,国库之中的钱财连年减少,但必要的开支却一个也不少,这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赋税,会转移!被转移到原本就已经苦不堪言的农民身上!”

“到了这一步…起义反抗,已经是势在必行!”

“并且,因为土地兼并的缘故,会让农业的生产效率大幅度下降,一些土地资源被荒废或者浪费。而农业的生产制造往往会趋向于单一化,遏止生产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土地兼并的过程之中,那些地主根本无法有效顾及到那些被他所兼并的土地,往往只会按照一种固有的思路去处理这些土地。

从而使得劳动力和土地资源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浪费掉。

“在商朝时期,制造力水平有限,粮食产量不足以供养全部人口的情况下,底层人民处于一种极度贫困的状态,生计艰难,基本的生活都有极大的压力。”

“因此他们只能依附于贵族,他们的生命都掌握在贵族的手中。”

“而到了周朝之后,井田制度的出现,农业方式再一次得到的演变。这一种新的土地利用方式使得农业成为了一种集体化,不再是单独个体的劳动。制造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也就导致对劳动力需求逐渐增加,奴隶成为主要的劳动力来源。因此,奴隶主更加珍惜奴隶的生命”

“制造力决定制造关系!”

朱标和朱棣两人顺着张安世的思维脱口而出。

张安世点了点头,示意让两人继续说。

“因为在井田制出现之后,农民对土地有一定的使用权,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更加倾向于依赖农民的自愿劳动,因为这样可以让农业劳动更加的高效。”

听到这里,张安世问道:

“按照我之前给你阐述的概念,什么叫制造力决定制造关系?在商周时期是如何体现的?”

二人脱口而出:“在商周时期,刀耕火种演变为协作耕种,提高了种植效率,在整个过程当中,奴隶们的作用更加重要,虽然最终粮食还是由奴隶主来掌握,但是奴隶们在这个社会结构当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朱元璋听到两人的回答之后,也是龙颜大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