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坤舆故地59(1 / 2)

经过三日的驿站传递,蒙恬奏请开梯田的表章这才摆上了始皇帝的案头。

蒙恬对此颇为重视,不光在竹简上行文表述其中利害,还贴心的附上了在假想图,将梯田的前景具象化地呈现在始皇帝的面前,“山野沟壑,尽可为良亩。臣恳请陛下重开授田,以安众将之心。”

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始皇帝本就打算借长子的草原攻略重启耕战之策,但经过几次与众卿的商议,才发觉草原贫瘠,尚不够分予现存的功爵之卒,更何谈战端开启后新晋的功爵者。现在内史所献的梯田之策不光能解燃眉之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治根。

目光继续往下流动,蒙恬的择地开梯田的方略映入始皇帝眼帘:臣以为内史、陇西、汉中、河东、巴、蜀六郡既为秦国故地,吏法通畅,又多山少地,可重点育之。然后北地、上、雁门、代四郡有重兵驻扎,亦可推行之。至于其余各郡,阳奉阴违,诸事难顺,以诏示之...

蒙卿的意思是富强故秦之土,然后徐图六国之地么。

从某一方面来说,始皇帝确实很赞同蒙恬的提议,但是从大一统的角度出发,他这个提议就显得不切时宜了。

诚然,考虑到适宜开梯田的地方,大多集中在秦、晋、楚三国之地,而故晋之地大致为现在的河东、河内、太原、上党、雁门等郡,处在关中势力东出的辐射区,开垦倒也无妨。反观这楚地的十余郡就显得颇为棘手。

看到最后只有蒙恬一人署名,始皇帝不觉想起了长子,不知他是否会给自己不同的建议。

不过,令始皇帝失望的是,自己的案台之上并没有来自长子的上书。

这让他有些狐疑:莫非蒙卿并不赞同扶苏的做法而单独给朕奏表吗?

“你,下去找找,看看有没有扶苏的表章。”

始皇帝随手点了一个黄门郎下去翻点两大箩筐之中的竹简。

稍许片刻之后,果然找到了扶苏的上书。

这是扶苏考虑再三之后刻意“补”上的一封奏疏,其目的就在于打消始皇帝的疑虑,所以故意提出了与蒙恬相反的意见。

始皇帝拿来一看:果然如此!

二人对推广梯田的方式确实存在分歧,长子更倾向于广而推行,快速在全国范围铺开,将军爵者撒遍天下,与六国之民杂居,进而教化百姓。

嗯!

始皇帝很满意,不仅是长子的答案,还有其他方面。

起初,始皇帝确实有些担忧分权出去之后会令长子势力陡然做大,但是眼下的情况却是蒙恬依旧能有效牵制长子,显然是自己多心了。

“传上卿觐见。”

秦朝的上卿一般泛指丞相,不过一些特殊的大臣依旧能在丞相之外享上卿之名,比如忠信大臣蒙毅。

既诏而下,半刻间,三人便被黄门郎引入内廷。

“爱卿们,来看看这个。”

始皇帝不像上回那般打哑语,临近出巡,诸事繁杂,一切从简,开门见山的就把蒙恬、长子的上书交予三人传阅。

“孙子曰: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朕想问问诸位爱卿,此二策相比,怎分上下?”

“臣毅以为,公子之策为上策。”

蒙毅第一个回应始皇帝,“陛下,天下混一已有九载,黔首奉秦而不知六国,当一视同仁,怎能区别对待?公子表饵之策中亦是视草原之人为秦人,无二待之,陛下又岂能分待华夏?这不正给了六国故民反秦的藉口?故内史之策实为下策,不可效之。”

始皇帝其实很满意蒙毅的回答,但是并不表露丝毫倾向,目光转向二位丞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