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独自在广州过年15(1 / 2)

又过了十来天,马文学终于找到了一个小制衣厂,不到二十人的规模,是那种家庭作坊式的。里面干活的都是中老年人,老板考了他的技术感到惊喜,就爽快地收了他。新人保底五百元,计件另算,包吃住。因为是本地人开的小厂,吃的自然是本地口味的清淡饭菜,几乎见不到油水,通常是水煮空心菜啊,水煮萝卜白菜。倒是有点肉,要么是一小块肉饼,或者是一小块鱼,或者是煮得发白的肥肉。遇到端午节加餐,则有几块瘦得皮包骨的烤鸭吃,还会发几个肉粽子。

马文学不是那种对饮食和住宿条件挑剔的人,他只用了一张凉席就解决了睡觉的问题。主要是饭菜口味不合,他还是喜欢老家的重油重盐还要辣的饭菜。如果不是太饿了,他根本吃不下去,勉强吃下去后也没有吃饱喝足的满足感。于是他就买辣椒酱拌在饭菜里面吃。每天夜里肚子饿了就自我安慰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做饭的阿姨是个好人,更是一个热心肠,她见过马文学发病,又见他吃辣酱拌饭,用她十分别扭的普通话劝道:“靓仔,我发现你身上有湿毒哦,肯定是还不习惯我们广东的气候啦。在我们这边不要吃太辣的东西,吃的清淡一点你的病就不会再发作啦。今后我每天煲点凉茶给你喝,保证你喝完就没事啦。”

马文学虽然还不相信阿姨说的凉茶有那么神奇的功效,但也感谢她的关心,毕竟看到他发病的人很多,包括工友。愿意关心一下他的人却几乎没有。那个阿姨跟马文学熟悉之后打菜时手也不抖了,之后每天都煲一锅凉茶叫工人喝,可惜肯领情的工人没有几个。马文学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广东人的凉茶其实就是中药熬的汤,味道肯定不会好喝。但是他喝过比凉茶更苦更臭的中药,慢慢地就习惯成自然了,每次都当水一样大量的喝。

当马文学拿到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资时,他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无以言表。虽然底薪加上计件和加班费一共才八百八十元,带给他的成就感超过了后来赚的八万块,甚至还要更多。他打电话告诉了每个亲人朋友,父亲和哥哥、妹妹都少见的给了他鼓励,庆狗子则要他请喝酒,他干脆买了些好酒好菜带回父亲那里跟大家聚餐。

“能自己养活自己真好,跟周围的人一下子都亲近了起来,连大伯看我都顺眼多了。”

这次聚餐准备期间,马文学替莲莲问了她关心的问题,庆狗子的回答也让他满意:

“我当然不介意莲莲的胎记,介意的话我就不会对她那么好了。”

马文学又问了莲莲关心的另一个问题:“那么你觉得莲莲算美女吗?”问虽然问了,其实马文学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多余,他们还是未成年的孩子,怎么老是问一些成年人才应该关心的问题?早恋这种事是他不能接受的。

庆狗子拒绝回答这个问题,他的理由是:“莲莲还没发育呢,还不能用美女来形容吧?我只能说她很可爱。对,她很可爱,人见人爱。”

饭后,马大毛把儿女们都叫到一起,心情沉重地说:“你们的妈生病了,去医院检查说是心口疼。你们每个人给她寄一千块钱回去,虽然治病用不了那么多,但是你们难得尽一回孝心也是应该的。”

“大伯,你看我才拿到第一笔工资,不到一千块钱,你能不能借我一点?”马文学很难为情地说。

马大毛一摆手道:“你就不用了,等你再做几个月再说。文明和文雪你们一分都不能少。”

“我早就有这个意思,我准备好了,爸爸你替我给妈寄回去好了。”马文雪把一个红包递给父亲。

马文明倒也是有孝心的人,他特意加了一百交给父亲。但是他对父亲还是有意见,不愿意多呆一刻就回去了。当晚马文学在父亲这边睡觉,有假期他就来帮父亲收拾一下房间,帮他做顿像样的饭菜。虽然父亲对他没那么挑剔了,但是他们仍旧没什么共同语言,他在感激父亲暗中帮他的同时,照样不能接受父亲的暴躁。

深夜他站在那个平房的楼顶,远眺天空的几颗不显眼的星星,他相信自己在这座大都市中肯定会有光明的未来。他更相信,广州这种国际化的大都市,总能容得下他这么一个小小的追梦人,总能满足得了他这样一个农民工二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生存真相,历来有比较统一的说法:辛苦、危险、孤独、绝望、没有尊严,还要被黑心老板拖欠工资。有良知的人称他们为“时代的眼泪”,但是没有人愿意温情地去擦掉他们的眼泪。没有良知的人则视他们为文明城市的“牛皮癣”,有碍市容且愚蠢,可怜又可悲。

但是,翻看马文学进厂后这大半年新写的日记,我分明看到了他的生活充满阳光。

他非常感激在他人生最困顿之际,这个小工厂愿意收留他,给了他独立生存下去的一条活路。他打工的小制衣厂包吃住,还不用押工资,虽然纯工作时间长达十二个小时,但是他靠着年轻人身强体壮都扛住了。他还有了意外收获:他的病似乎控制住了,发病次数明显在减少,到现在只是一个月才发作一次,而且持续时间都只有十分钟左右就很快消散了。

没有了死亡阴霾的笼罩,他的内心越发的光明起来了。

在他这大半年的日记中没有对黑心老板的血泪控诉,没有对牛马似的生活感到绝望,更没有对社会不公的谴责。他只写了自己制衣车工技术的日益进步,今后考进万杰那样的大工厂更有希望了;他还写了工友们的麻木不仁,工作之余从不读书,只对吃喝嫖赌着迷,他庆幸自己有高尚的追求;他还写了自己对现实主义文学的更深刻理解,那就是一定要深入观察不同群体的真实生存状况.....唯一常常抱怨的就是一个月只放一天假,上班上得他连星期几都记不清了,他也很难清静下来给王芳写信。就是有精力写,每天的生活都千篇一律,似乎并没有太多可写的内容。

“害你劳累如同牛马的那些人,却被你当作恩人感激。这是何等的讽刺!我怀疑你就是一个混进农民工群体的工贼和叛徒!”之后那个与他诗歌风格和理念完全相反的李志如此评论马文学。

到了年底,马文学发现自己已经存了一千多块“巨款”了,他不是那种爱钱的人,但是他喜欢这种获得感。在年底的最后一次万杰制衣厂的招聘中,马文学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考试,竟然意外考过了。他欣喜若狂,跟所有认识他的人分享他的喜悦,还动员自己的妹妹也去考万杰。马文雪根本不为所动,她所在的百佳虽然差那么一点,好在她现在已经熬成半个老员工了,她才不想又跳槽去万杰重头开始。

庆狗子知道后并不以为然,他告诉马文学说他靠摆摊卖早餐已经存了一万多了,并且他又有了新的创业项目。他要筹钱开一家奶茶店。并且希望马文学也加入一起合伙干,投入十万左右,半年回本,一年就能赚钱。

“做生意这个.....我好像不懂,更没有兴趣。我现在考进万杰了,我只想安心上班赚钱,然后利用剩余时间补习大学课程和搞文学创作。”

马文学立马回绝了他的邀请,他不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他觉得像他们这些没有资本的人,做点摆摊的小生意是现实的,努力一把有可能做到。而庆狗子想开一家奶茶店,一开口就说要投入十万元成本,这种事对他们来说多少有点魔幻了。

“你娃儿太天真了!”庆狗子猛吸一口烟道:“等你进了万杰这种大厂你就会明白,每天在流水线上没完没了地做衣服,没完没了的加班,你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搞别的。每天夜里十一点甚至更晚才下班,你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坐得屁股都长疮了,哪还有精力去学习,去写作?”

马文学不服地说:“你们做不到,我相信我就能做到。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你不会懂。”

“那你写出那些东西给谁看呢?你现在已经加入打工仔行列了,不再与什么文学界有关联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