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秦朝的回光返照:子婴(2 / 2)

子婴高深莫测的说:“那就给他引到我们家来,我关门,你们放狗!”

这就难了,赵高也不傻啊,没事邀请他到家里做客,这鸿门宴提前开饭了吗这不是!

子婴的智慧,在这里多少可以看出来了,他说:“当皇帝得去拜告天地和祖宗,我就不去,说我害怕,不想继位。赵高必然亲自登门来请,到时候,再关门放狗就行了。”

赵高,一时疏忽,就被这么个计策弄死了。

纵观赵高一生,从出场开始,坚持只做坏事。有人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有人说:大秦从秦始皇穷兵黩武不爱惜民力开始就注定要完蛋了。也有人说:是赵高大仇得报!

也许,给王者拉下神坛的,从来就只有老天爷的翻云覆雨手。只是什么时刻该有人做什么样的事情推一把罢了。

从这时开始,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一百多年,还会有千千万万个赵高。

子婴终于肃清朝堂,成为了真正的秦王,可是历史留给大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刚过去一个多月,刘邦率先攻陷咸阳,子婴带领全体人员,投降。

刘邦是个老江湖,能屈能伸诡计多端,他深知杀了子婴不如留着他。于是鸿门宴后,刘邦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留下赤裸裸的咸阳,给项羽。

关于阿房宫是不是项羽烧的,不知道,反正大部分证据都指向他,那时候又没有疑罪从无的政策,那就是他吧: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咸阳,号称十三朝古都,然而正八经是国都的,只有秦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这之后,刘邦建立长安,刘秀占据洛阳,咸阳,似乎只是东西京之间的一个细细的纽带了。

自古山之南水之北叫做阳,咸阳因此得名,八百里秦川腹地,也是中国真正的龙兴之地。咸阳还没来及大放异彩就跟短暂的秦王朝一样夭折了,从那以后中国只有长安,无人再识咸阳。

著名泼皮无赖刘邦选的长安,别的不说,光是汉和唐两个华夏顶峰的朝代就足以描述它的辉煌,而咸阳,就好像一个站在皇帝身边默默记录的史官:昭陵,乾陵,丝绸之路的源头,一切的一切只徒留那些王朝盛世的背影。

再说子婴,以项羽的性格,子婴家里应该连个小猫小狗都不会剩下。很多帝国末路,都不免让人感叹一句,如果谁谁谁还活着。秦朝也不例外。

秦始皇如果还活着,会不会后悔当年一念之差,下放扶苏。又或许,他会不会与民休息,给天下初定的秦朝一个良好的开端。我想以秦始皇的高傲,他不会。

子婴虽然只当了四十六天的皇帝,或者说秦王,但是从他诛杀赵高一事来看,至少可以肯定这个人不傻,是个正常的人类。而刘邦攻进咸阳后,他没有以身殉国,而是选择投降,可见也没有一国之君的气节,说到底,还是一个正常的人类。

怕死,是人的天性,这无可厚非。只是亡国之君怕死,那就不应该了,因为早晚会死!既然这样,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小时候看陈道明演的“康熙王朝”,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吴三桂造反后,半夜索额图单独见康熙,要借机杀掉明珠和周培公,当时陈道明借着康熙的嘴说出的那番话可谓振聋发聩:“朕宁可像朱由检那样吊死在煤山,也绝不做偏安之君!”

我总觉得,所谓帝王,当如是!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不管这王冠是你想戴的还是被强加戴上去的,既然此生为帝王,就该做你该做的事!

《史记·秦始皇本纪》最后引用评论:贾谊、司马迁曰:“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又要夸夸贾谊的文笔了,这句是说项羽一路打进来,连个篱笆这样的阻碍都没遇到过!)。于是山东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悟。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

这就有点玩赖了。子婴是投降了,但不代表他跟秦二世一样,是个“庸主”。秦末那种情况,换成谁也无力回天,就算秦始皇活过来也是一样的结局。

东汉明帝刘庄问班固,关于司马迁引用贾谊评论子婴的这个观点,“班固,你怎么看?”

班固应道:“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而以责一日之孤,误哉!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得其理矣。复责小子,云秦地可全,所谓不通时变者也。纪季以酅,《春秋》不名。吾读《秦纪》,至于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

诚哉斯言!

首先,不知班固是从哪里得到的材料,他说子婴是“度次得嗣”,可见他应该不是秦始皇这一脉的。

其次,我觉得班固说的对。

秦是“积衰”,不是到了子婴手里才衰的,而是碰巧到他这里,轰然倒塌。通俗易懂的理解就是:子婴点子太背!

历史历史,周而复始,秦末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反复上演英雄末路的戏码。只是项羽太过于耀眼了,杀的皇帝也不止一个,没人记得,他手下还有一个亡魂,叫子婴。

历史从来都不是坦途,而是羊肠小路,轰轰烈烈的大秦,经过了子婴这波回光返照,算是彻底完了。不管过了多少年,提起秦朝,人们只记得秦始皇,顶多再记得一个败家子秦二世,又有谁能记得扶苏和子婴呢,两个生年不详,卒年即是家国破碎的“皇亲国戚”,而已。他们都不是英雄,只是两个被时代洪流卷着走,身不由己的普通人,只愿来世莫要生在帝王家。

最后要简单陈述一下的,当然就是轰轰烈烈的楚汉之争。

项羽一辈子好像没打过败仗,就算落魄到老窝被刘邦端了,仍旧可以从容回首取回来,给刘邦吓得一溜烟逃跑,嫌人多车慢还给自己孩子都推下车去两回。

我就见过这种人,学习一向比我好,考试永远在我前面,我平生只有两次比这个人考得好,就是中考以及高考!

项羽只败过一次,败给过一个人,韩信。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而刘邦,他大概之前二十辈子都拯救过银河系,换来这辈子身边三角阵护航给他拱上皇位,他要做的就是问这三个人:我该怎么办?

萧何,中国第一后勤!刘邦动不动就全军覆没,萧何负责大变活人,点石成金。

张良,多少计策就不说了,光是鸿门宴上刘邦逃跑,他说你走吧,我留下来给你解释。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勇敢和谋略,主要是能忽悠。

韩信,萧何大半夜不睡觉给找回来的,最后大半夜不睡觉给送走的。事实证明,此人专克项羽!

还有一个意外神助攻,就是刘邦的原配夫人,后来的吕后,韩信就是她设计杀害的。

但就像歌里唱的: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

刘邦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机灵。韦小宝原型既视感。韩信差点携公司巨款跳槽,成功拿下齐国旧地后写信给刘邦,用一种平级之间傲慢的语气说:这地方乱套没我不行,我暂代齐王这个位置吧!

刘邦气得给信摔到地上,大喊:韩信你个白眼狼!张良或者陈平(存疑)在一边只是一个眼色,刘邦瞬间明白过来:韩信要是真反了,你刘邦是能打过项羽啊还是能打过韩信啊?三足鼎立的资本你都没有!

刘邦脸色继续气急败坏,嘴上接着说:韩信你个白眼狼傻狍子!男子汉大丈夫还暂代什么齐王?想做就做真齐王!

这就是刘邦,能屈能伸听人劝!

再看项羽。鸿门宴的时候,刘邦大大咧咧去了,问项羽是谁说我不服你的,我刘邦平生爸爸都可以不认,我就服你楚霸王!

项羽一秒都没有犹豫就给曹无伤出卖了,那个告诉他刘邦此人早杀为妙的人。

还有最著名的:项羽手磨官印!他这个人,吝啬,不舍得给手下人封官分好处,据说他任命一个官员之前,拿着这个人的官印在手里把玩,几乎都要给官印上的字磨掉了才肯把印给出去!

你看人家李渊,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分分钟封出去多少官!反正就是空口白牙的事情,眼前都顾不了了,还管那些未来的虚妄?

项羽也是个好老公,对待老婆一心一意,对待亲戚朋友,呃,任人唯亲!而刘邦,老婆孩子皆可杀,爸爸被煮了,他都能过去说分我一碗肉羹,但是就这样一个人,萧何张良都得善终,包括韩信,他的死,让刘邦“且喜且怜之”!

所以项羽只是个英雄,而刘邦,是帝王。

秦朝那点光辉,在楚汉之争这种漫天烟火中彻底被衬托的悄无声息了。谁杀的子婴似乎都没有什么区别,千年之后,只有秦皇陵的兵马俑和万里长城还在诉说着这个第一王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