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秦朝的回光返照:子婴(1 / 2)

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万世之功,但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称“始皇帝”后十年多,他终于“崩”在了沙丘。

小儿子胡亥伙同律师赵高和总经理李斯顺利接盘大秦帝国,顺带干掉全部政敌。李斯以为这回仕途稳了,结果转眼身首异处。赵高以为这回大秦是他的了,但胡亥的七大姑八大姨开枝散叶的,血亲根本无法清理干净。胡亥以为这回可以富有四海了,却没想到他接手的是一个早已满目疮痍的帝国,所谓统一,完全是因为秦始皇太过生猛,他一死,就没人能镇住场子了。

明朝亡国三十余年,汉人还能弄出个天地会白莲教的反清复明,何况大秦才统一六国十年。

中华大地瞬间狼烟四起,齐楚燕韩赵魏等等有名无名的纷纷要求,品牌独立!

秦二世胡亥问赵高:“外面太平吗?老百姓都服朕吗?”

赵高说:“一边玩儿去!”

胡亥蹦蹦跳跳的走了。同时,南边也有个蹦蹦跳跳的大官人,西,楚霸王。

项羽不是出生就叫西楚霸王的,他是后来膨胀了自封的。据说他小时候读书读不进去,练武坚持不下去,他叔叔实在受不了了,语重心长的劝说:你这样将来怎么找工作,别人都一群孩子就你连个媳妇都娶不着可咋整!

项羽说:“叔父,你看外面多热闹?”

叔父项梁气不打一处来,“小兔崽子别转移话题!”

外面吹吹打打,好像确实挺热闹。叔父牵着不学无术的小项羽出去一看,唉呀妈呀,这不驴友秦始皇走到他家门口了吗。

高头大马,净水泼街,绵延数里的仪仗队,爷俩看傻了。

小项羽大声冲着秦始皇喊道:“将来你那位置就是我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项梁吓得恨不得一脚给他踹死,生怕连坐。秦始皇听没听到不知道,但是就好比你去张学友演唱会,你说长大我也要唱歌,像你一样。估计秦始皇真听到也只是得意的笑笑,对一个黄口小儿,黑手他都懒得下。

无独有偶,刘邦也偶遇了驴友秦始皇,他赞叹道:大丈夫当如此!

项羽造反了,以楚国复国的名义。大家细品品他造反的时间点,秦始皇死后不到一年,坐着秦末农民起义的顺风车,他项家,却实实在在是个世家大族。

高中历史总是问我,是谁打响了第一枪,从来没问过第二枪是谁打的。项羽其实就不是第一枪,他连第二枪都不是。

第一枪,是陈胜吴广,具体起义过程,结局怎样都没人记得,但是大家一定背诵过这么一句话:苟富贵莫相忘!

要是你学习好,还能再多记住几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反正他俩失败了才轮到项羽刘邦闪亮登场。敬爱的周总理总结的一针见血:夫陈涉以迁徙之徒,无才无德,渔阳一呼,卒移秦祚!

好个“卒移秦祚”,四个字就说明了全部问题。

为什么一个农民扛起锄头都能造反成功?实在是此时的秦国,换了代言人,品牌一落千丈了,秦二世胡亥,用司马迁的话说就是“人头畜鸣!”不干人事!但真正的症结却在秦始皇那里。

再读《史记·秦始皇本纪》,发现这是整体纪传体下的一卷独立编年体。其中有一句“三十年,无事”。我个人理解,一个人,活了五十年,人生中只有一年,是无事的,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司马迁不仅是一个史学家,他还是个反讽高手。这五个字是不是更说明了,秦始皇有多忙!

书同文,车同轨,货币统一,这已经够吹嘘百十来年的功绩,也仅仅是秦始皇十年“皇帝”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修长城,阿房宫,秦皇陵,同时四处旅游,见到石头就刻上自己的功绩,一生留下无数传说和5A级景区。要想富先修路,秦直道,板油马路不收高速费,不扎钉子不伤轮胎......这随便拿出来一件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的企划,他基本都在十年内妄想完成。人民吃粮,不是天天吃兴奋剂,这么折腾,老百姓当然受不了,秦百年家底,在秦始皇晚年基本也清零了,到了二世,便开始资不抵债。

这么惨痛的经验教训,后来还有个皇帝叫杨广,完全看不到!所以我们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教训!

这边赵高眼看项羽刘邦跨过长江,跨过黄河,突然一个急转弯,奔着关中就来了。他惊觉事情暴露,已然瞒不住,干脆直接杀了胡亥。

胡亥死前眼泪汪汪的说:“就让我当个大,王吧,不‘二世’了,二王!”

赵高笑了:“都到这时候了你还以为你们老赵家有王炸呢?”

胡亥仿佛大龄剩女,要求逐步降低!最后他就要求跟老婆孩子回乡下种种地当个农民去。

赵高当然不爱跟他废话,一刀结果了他。

如果这段历史是真实的,说明此时的胡亥已经成婚并且有子,那么年龄不会小于十七岁。这地方注意,以后要考的。

赵高想自己当皇帝,杀秦二世之前害怕有人不服,特意弄来一头鹿,非说是马,大家都纷纷表示,好一匹骏马!他才觉得时机成熟,才动手杀胡亥的。

可是一个宦官,好好出阴招还行,玩权谋,怎么也不可能是大臣的对手。赵高来到朝堂上,想宣布自己就是秦三世了。

大臣们大喜过望,赶忙道贺,然后互相之间笑哈哈的交流道:这时候当皇帝行!项羽打过来这不就有靶子了吗!赵高是真英雄啊!背黑锅真当仁不让!那个什么始皇帝嬴政,他家还有亲戚吗?没有了吗?有一个有一个,好像叫子婴!哎呀人家不能爱干这差事!是啊,烫手山芋谁傻啊能来接?要么咱问问?好,问问去!

真的完全没给赵高放在眼里!

赵高颤抖了,子婴是谁?他怎么还没死,他为什么会在这里?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正统帝王近五百人,也有记录不详尽的,但总体来说,皇帝这个物种就是吉祥物,万年历一样的存在,你给人家摆在台面上,那就是让人茶余饭后八卦用的。

可是子婴,在史书上出场的字数凑一起还没有一篇高考作文长。当然,最有可能的就是项羽后来进咸阳烧的太干净了,也有可能这就是秦始皇家的传统,低调。

对于第二种猜测,关于秦始皇究竟是想让人记得他还是想让人忘记他,我可以自己给自己驳倒。

首先要澄清的是司马迁的态度。他确实是有些局限性,这不可避免,那时风雨雷电皆是玄学,唯独不是科学。但是司马迁确实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史记》。比如写韩信的时候,第一手资料,是司马迁本人到韩信家乡探访得知的,这才有了“胯下之辱”这样的黑料。

肯定了《史记》基本的真实可靠性,再来分析就有据可依了。历史上秦始皇留下谜团甚多,连老婆孩子都被雪藏两千多年,如此低调,如此神秘!但他会到处旅游,见到大石头就把自己的功绩刻上去!项羽和刘邦可都是目击证人。还有以目前出土的秦时文物来看,秦始皇并没有刻意隐瞒自己的功过!

因此,扶苏,子婴这样的皇室成员能被捂的这么严实合缝,这简直就是悖论。

所以经我浅显的通俗的推理,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就是这一切都被毁了。或者毁于项羽烧杀咸阳之时,或者毁于任何一场浩劫。这也是为什么,咸阳再也没能成为长安北京那样规模的城市的原因。

总之子婴很神秘,关于他的身份众说纷纭,每一种说法都是,永远不可能被推翻,也永远不可能被证实。

第一种说法,是扶苏的儿子,因为《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写的“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普遍认为能有这么大儿子的兄长也就是扶苏了。这个说法最广泛,但是可能性也最小。第一个原因可以问问旁证李世民,杀了太子李建成之后为什么他的儿子一个也不放过?第二个原因就是年龄。子婴曾经规劝过胡亥不要杀掉蒙恬,如果《史记》记载的他说的那段话是真的,那这个口气,绝对是年长者的气度。胡亥虽然没有听从,但是也没给子婴怎么样。所以按照秦始皇十六岁有扶苏而扶苏十六岁有大儿子算,子婴在规劝胡亥的时候,大约是十八岁,怎么看也不像长辈。最后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按照以上年龄推测,这时子婴的儿子,最多三岁,他后来诛杀赵高是跟自己俩儿子商量的。这个,要怎么商量呢?婴语吗?

第二种说法,是胡亥的兄弟,因为《史记·六国年表》写了“高立二世兄子婴”。没错,史记自己给自己否决了,而且不止一次,书太长,司马迁写到后面的时候前面都写啥了估计也忘的差不多了。但是,胡亥连姊妹都一个没放过,他能放过一个哥哥吗?这似乎也不太可能。

第三种说法是秦始皇的兄弟,胡亥的叔叔。《史记》再次出场否了自己,在《李斯列传》中,明确写着“始皇弟”。这个说法我个人认为可能性比较大。很多人认为没有任何史书记载过秦始皇除了成蟜以外还有兄弟。但是不记录不代表没有,秦始皇父亲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为了赵姬守身如玉的好丈夫。

第四种说法,是成蟜的儿子。这个也很有可能。论辈分是胡亥的堂兄,不是顺位继承人,没有威胁。而且子婴跟胡亥说话的语气可以看出俩人平时关系还是不错的。

这个历史悬案,什么时候能验验他们几个人的DNA,什么时候才算能真相大白了。

子婴继位,不出意外,这就是秦三世。意外就是赵高,当场发飙:“你能压住场子吗你?还当什么皇帝,人家都复国了,你还是当秦王吧!”

子婴重新称王,历史在这里向后退了一小步。但是真的不通!诸侯国是都复国了,那周天子呢?让我想起《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反驳渔樵耕读的“读”时候说的那首诗: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赵高手里有实权,子婴看上去也不像比秦始皇强的样子,那就暂时先表面握手背后握刀吧。赵高仍旧默默策划自己当皇帝的那一天,子婴在策划什么,他不出一星期就会知道了。

新官上任要到指定地点述职报告。子婴的俩儿子乐呵呵的在家坐等继承。子婴教育他们道:“想坐稳皇位,得杀了赵高,不然你俩看胡亥的下场。”

俩儿子蒙了,这爸爸要放大招,记叙文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都交代了,只是恐怕事情刚刚起因,还没等你发展,就得结束吧。谁敢在外面砍赵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