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宋斤鲁削,国之利刃:刘裕17(2 / 2)

随后刘裕向姚兴索要东晋领土淮北十二郡,姚兴爽快的还了。这大概是刘裕这辈子最省力“攻”下的城池了。

公元408年,热心肠帮还钱的王谧去世,刘穆之力劝刘裕趁机回京主政,坐稳东晋一哥。自此,刘裕正式成为东晋实际意义上的“皇帝”。他随即将矛头对准了北边的邻居:南燕。

公元409年,刘裕讨伐南燕。慕容德这时候已经去世,留下个二五仔大侄子慕容超当皇帝。没想到他的结局跟他哥慕容垂一样,都后继无人。

刘裕跑到山东对战慕容超,战事虽然不算特别激烈,但是也不是两三个月能拿下的。

就这样来到410年的春天,慕容超背水一战,刘裕已经志在必得之时,东晋的后院起火了。

没错,就是打不死的小强卢循。他趁着刘裕不在南京,在广州再次起义。一路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大约就是刘裕留在南边坐镇的何无忌。而卢循也知道这一战的重要性,赢了,眼前就是赤裸裸的南京,输了……刘裕不在你都打不赢,那这么多年的岛民生涯岂不是白挨了!

五月,在豫章这个地方双方开始了生死战,何无忌最终被杀。南京听说消息后随即宣布戒严,同时派人北上告诉刘裕。

刘裕这边刚刚攻克南燕,带着国主慕容超返程票都买完了,路上听到何无忌被杀,一口陈年老血差点没吐出来。

但是随即他也稳住心神,率领轻骑部队连夜狂奔向南。跑到老家京口的时候,他大抵觉得为时已晚,就随便问个老乡,南京是不是沦陷了。结果老乡都说:还没有,都等着你回去呢。刘裕狂喜,自己开个快艇,疯了一般朝着南京划去。他刚一到京城,随即戒严解除。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威力,定海神针也不过如此!

无论过程如何,终于在卢循兵临城下之前,刘裕回来了!

从何无忌被杀,消息传到刘裕那里,再到刘裕赶回南京,这期间至少有半个月时间,只能叹一声可惜,卢循显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如果他能像刘裕一样果决,带人先冲到南京,赢面显然就大了。

刘毅这时候冒出来,申请带两万人去灭了卢循。他其实根本没给卢循放在眼里,看见刘裕狂奔回来,估计心里都在嗤笑:你至于吗?

刘裕苦口婆心的劝这个天生反骨的人,说卢循刚刚获得胜利,杀了何无忌,士气正盛,你去不是触霉头吗?现在最好的办法是以逸待劳,迟缓他的锋芒。

刘毅怎么可能听他的,要是能听后来也不会造反了。他带兵迎击卢循,果然失败。这使得东晋朝廷雪上加霜,大家心里都没想到,一个岛民,比桓玄还难对付!

这时卢循身边人又劝他乘胜追击,可他大约估计刘裕已经回京,竟然迟疑不前。老天爷赏饭吃也是有个限度的,战机本来就如天平的两端,你抓不住,就归对方所有了。

刘裕之前几乎是单人独骑南下的,甩开了跟他一起北上灭南燕的大部队。就在刘裕布防好京城后,大部队也开拔回来了。坏消息是回来的是一只疲惫之师,而且只有几千人。

是个人都觉得大势已去了,连刘裕的班底,孟昶和他亲兄弟都出来劝他躲一躲,学习一下前任权臣,带球跑。

可那样就不是刘裕了,他决定留下来,保卫南京!

“(如果失败)我当以死卫社稷,横尸庙门,遂其由来以身许国之志,不能远窜于草间求活也!”

孟昶改变不了刘裕的决定,但是他心知这次必败。他不愿看到那一天,也不想血战之后若自己被活捉,还要受到羞辱。所以孟昶回到家里,写了一封信给皇帝,说之前刘裕要北伐南燕,大家都不同意,就我一个人支持,所以才让卢循钻了空子,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之后服毒自尽。他大概是刘裕班底中死的最憋屈的一个人了。

经过几天的激战后,卢循“觉得”自己攻不下京城,开始向南退守。

卢循“败退”,一方面是刘裕用计的成功,卢循误判了进攻的时机和正确方向。但是其实这些在绝对兵力面前都不算什么,卢循失败,主要还是因为他太无能了。

卢循以前跟着孙恩造反,他算是刘裕的老对手,所以他内心有着根深蒂固的执念:刘裕是不可战胜的。因此他错失了一个又一个天赐良机。老天爷喂饭吃,直到给他喂的撑死了。

反观刘裕,他是一个军事奇才,不是以少胜多的硬骨头,他一般都不亲自下嘴啃。而且即便他赢了战斗,回来也会分析改进自己的军事部署和作战方式。就比如这边卢循刚让他喘口气,他随即委派别人继续追击,自己窝在家里做手工。

他知道卢循他家惯用伎俩就是当“水仙”,为了斩草除根,他决定造个航母,那么就算你逃到太平洋去,也照样追上你。

“公还东府,大治水军,皆大舰重楼,高者十余丈。”

这不是航空母舰这是什么?

刘裕一生征战,不管什么兵种什么地形,水战陆战他都非常精通,尤其擅长水战。就连后来打西安的姚氏后秦,他都是“划”过去的。可以说,给我一条河,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同年10月,刘裕决定亲征,这一次他不打算让卢循有任何机会喝“续命汤”了,他要亲自送去“断头饭”。

卢循被逼回广州后,发现刘裕早就安排人断了他的后路。他几经辗转,终于发现死是早晚的事,于是亲自动手毒杀自己全部妻儿老小,后跟他大舅哥孙恩一样,跳海升仙了。

公元410年,刘裕北灭南燕。

公元411年,刘裕南灭卢循。

公元412年,刘裕平定刘毅叛乱。

公元413年,刘裕平定巴蜀。

世界终于清净了。东晋还从来没这么扬眉吐气过,从被挤兑的几乎就剩华东五镇了,到现在黄河以南除了关中地区,全部重归汉人之手。

接下来刘裕开始大力整饬朝堂,让士族消失,给百姓休息,恢复高考,给寒门更多的机会……

公元415年,五十二岁的刘裕率先对“东晋最后一个知名贵族”动手了。这个人就是盘踞在荆州的司马休之。

司马休之的大侄子在京城住,晚上开party可能是人太多了,噪音大了点。刘裕就用这个由头给他抓起来,然后还颇有风度的把这个大侄子送去荆州给司马休之,让他自己看着办。

司马休之一看东晋顶流都这么表态了,自己当然是给姿态放到最低。他主动要求给大侄子的官职一撸到底,让他在家闭门思过。同时他还给刘裕写了一封道歉信以及感谢信:给您添麻烦了!

对方这么谦逊有礼,一下给想挑起事端的刘裕整不会了。他本来打算只要司马休之哪怕反问一句:开party有错吗?他都可以大作文章。

那就直接上吧!一个月后,刘裕再次逮捕了司马休之的儿子和另一个大侄子,并且直接在监狱里给杀了。随即他又上书皇帝,要求亲自征讨司马休之。

这简直是欺人太甚了。司马休之不反也得反了。刘裕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杀鸡取卵,干掉他,拿回荆州和雍州的控制权。

荆州这个地方在三国时期被极限拉扯成什么样子不用多说了。当年东吴咽不下的气,他刘裕又岂能咽下去?不是他性格!

司马休之简直比窦娥还冤,他也上书皇帝,其实就是写给刘裕看的:“(刘裕)权倾人主,恃宠骄溢,自以酬赏既极,便情在无上……问鼎之迹日彰,人臣之礼顿缺……裕今此举,非有怨憎,正以臣王室之干,位居藩岳,时贤既尽,唯臣独存,规以剪灭,成其篡杀!由臣轻弱,致裕凌横,上惭俯愧,无以厝颜!”

这篇文章写的有理有据,非常精彩。开篇先肯定了刘裕的匡扶晋室之功,随即就自己被讨伐的理由的前因后果进行了详细说明。然后话锋一转,说刘裕就是因为这么大的功劳,他飘了,想篡位了。我一直敬佩他,对他低眉顺眼,而他还是这样陷害我,这并不是因为私怨。是他要篡位就得剪除司马皇族,我又偏巧是皇亲国戚中的佼佼者。是我糊涂啊!对他一再忍让,现在我被欺凌成这样,大家的脸都没地方放!

刘裕文采不好,估计都没读完他这一大篇牢骚话。有这时间,人家去整饬军队打你好不好?

大军在路上的时候,刘裕给司马休之手下一个叫韩延之的人写了一封策反信。可这个韩延之倒是个硬骨头,回信给刘裕说:你可能打仗的确是把好手,但是你说你对司马休之做的这叫什么事?你想要荆州你可以说嘛?多大的事情非要打打杀杀的呢?

刘裕收到信后,多少有点惭愧。他这个人确实如这个韩延之所说,一到战场上就跟神一样,一提到搞点阴谋诡计,他就只会直球:认为杀人就能解决全部问题。

然而他也只是短暂的惭愧了一下,当然不会就这么轻易放过司马休之。放眼整个东晋,还有谁在战场上能是他的对手。慕容垂、姚苌、苻坚这些人都留在了上个世纪,他刘裕,就是四世纪的神。

司马休之无路可走,投奔了关中地区的姚兴。

至此,刘裕图穷匕见。他哪里是为了荆雍地区,他是要这个“跳板”,好跳到关中地区去。

之前姚兴爽快的还给他12州,让他兵不血刃,他不仅不感激涕零,反倒心里图谋人家房产,这就是政治家。

偏巧公元416年,姚兴死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刘裕哪里会放过。他这几年改装了自己的大航母,别说长江黄河,就是小河套,臭水沟都能机动灵活的过去。这都要感谢孙恩和卢循,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他俩的水遁之术早就被刘裕学去并且改进了。

可是问题来了,从东晋走水路过去关中地区,不仅要走荆州,还要经过北魏的地盘。这就是之前说过的,北魏内部关于借路还是不借的争论。最后北魏君主拓跋嗣没有听从崔浩的建议,选择不借水路给刘裕,而是派出骑兵,在岸边时时袭扰他,等他上岸决战,再以绝对优势打败他。

这个“绝对优势”就是北方铁骑。

刘裕的军队都是南方人,水战不用说,当年曹操都占不了一点便宜。但是北方胡人骑马打仗,机动灵活,只要你敢来到陆地上,那就是骑兵的天下了,任你什么航母潜艇,一旦搁浅就是废铜烂铁。

拓跋嗣没有听从崔浩的建议也正是这个原因。崔浩是文官,智囊,但他毕竟没有真的上过战场。所以他分析局势一定没有考虑到铁骑对水军的冲击。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崔浩没考虑到这一点,但拓跋嗣也没考虑到,刘裕来之前不可能不考虑到了这一点。简直是个连环套。

公元417年正月,55岁的刘裕的头衔从“豫章郡公”变为“宋国公”。他留下刘穆之在东晋朝廷稳定大后方,携檀道济和王镇恶两员猛将,亲自率水军“游”向长安。即便北魏不借路,他也要硬闯。刘裕就是这样一个撞了南墙,也要把南墙推倒继续走的犟种。毕竟“号称五胡十六国最后一个明君的姚兴死了”这样的机会,不是年年都有。

这一年三月,刘裕水军进入黄河,一路向西。遇到的第一个障碍,也是此次北伐最大的障碍,就是来自北魏的十万步骑兵,其中骑兵三万。

这不是刘裕此生第一次对战北方铁骑,早在灭南燕慕容超的时候,他就见识到了北方胡人的陆战本领。尤其这时期的战马,身上铠甲比人穿的都精良,骑兵冲锋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战争模式。以北方名种宝马的速度和弹跳,直接“飞”到他的航母上大杀四方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北伐南燕和消灭卢循后,刘裕就已经开始思考一种用水军对付铁骑的战斗模式。这下好了,北魏自动来当了一次小白鼠。

这就是军事史上大名鼎鼎但是昙花一现的“却月阵”。

进入黄河水道后,北魏的袭扰如影随形,就是希望激怒刘裕追到陆上跟他们PK。四月,刘裕将航母停靠在岸边,只让两千多人带兵车上岸。

起初北魏官兵并没有在意。两千多水军登岸,总不可能是挑战三万铁骑的吧!就算他们带着战车,可那也不是装甲坦克,就是普通的战车,而已。直到这两千人沿岸摆开阵势,呈弯月形状,魏军才猛然发现:这两千人还真是“来送死”的。

魏军一边仰天大笑,一边冲过来,估计心里都在想:八辈子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晋军这边看到敌人冲过来,用大弩先射了一波人头。率先冲到近前的魏军发现刘裕的战车还真是“装甲坦克”——每辆战车带二十人用厚盾保护车辕。车上配有神箭手和大力士,远的就射箭,到跟前的就锤杀棒杀……总之人家躲在车上,一千种花样弄死你。而这两千多人背后,还有个航母,源源不断投喂过来人员,食物,武器。就算打不赢,这点人两分钟内就能跑回航母,直接水遁跑路,管你是三万汗血宝马,还是十万精兵利刃,也只能望洋兴叹。

终于搞明白这一阵法可怕之处的魏军已经没有想对策的时间了,他们想仗着人多,冲破一条口子。然而却月阵之所以以“两头抱河,形似新月”的状态摆开,是因为刘裕发现这样的“受力面积”最小。敌人冲进来就仿佛冲到一根弹簧绳上,第一接触点射你一箭,第二接触点砍你一刀,第三接触点给你下个腿绊儿……接龙弄死你。

别说三万人,三十万人也不够死的。

魏军就这样一窝蜂的挤进了刘裕设置的鬼门关。十万大军铩羽而归,整个北魏朝廷,除了早已预见这一切的崔浩,其余君臣整体吓得“房颤”。

崔浩一早就提醒过拓跋嗣:“王猛之治国,苻坚之管仲也;慕容玄恭(慕容恪)之辅少主,慕容暐之霍光也;刘裕之平逆乱,司马德宗之曹操也。”不得不佩服崔大人,说话总是那么一阵见血,总结总是那么一步到位。

得胜后的晋军并没有多做停留,大肆庆祝他们赢了魏军,而是静悄悄仿佛理所应当赢一样,转身火速投入到了灭后秦的战斗中。却月阵留给历史一个华丽的背影。

却月阵的威力不言而喻,缺点就是,只能用一次。

魏军冲锋过来没有时间想这个阵法怎么破,就想着仗着人多硬着头皮冲。但是只要稍微冷静一点,想到十而围之,从两边同时侧翼突破,这轮弯月就被折断了。而三万人,够给却月阵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了。

所以这个军事史上的奇迹,就像佛前之花,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

踏平北魏的军队后,没有姚兴的后秦脆弱的就像泡沫。刘裕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四个月后占领了长安,生擒后秦皇帝姚泓。

汉人在司马睿东渡后整整一百年,终于堂堂正正的拿下洛阳,拿下长安,齐鲁、荆湘、巴蜀又都已归东晋所有,胡人只要再退后一小步,就仿佛他们从来没有来过了。

刘裕在公元417年10月进驻长安,料理事务,11月南京传来一个消息:刘穆之死了。

这无疑是汉失萧何。

刘裕还想趁机坐镇关中,经营个几年,等一切安定了,就收拾北魏以及剩余那些虾兵蟹将……然而刘穆之不在东晋大后方帮他稳定输出,恐怕他长安还没来得及“试运营”,那边一堆憋着劲儿要夺权的宵小就得宣布他是下一个桓玄。

刘裕留下年仅11岁的次子刘义真和心腹爱将王镇恶守长安,他于12月南下返回南京。

仅仅15年,京口振臂一呼,二十七人起兵平叛桓玄的一幕还仿佛在昨天。大部分人要么战死,要么被刘裕自己杀了。真是“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刘裕离开长安后,辅佐刘义真的2号人物杀了1号人物王镇恶,3号人物又杀了2号,刘义真又杀了3号……

刘裕得到消息知道长安肯定保不住了,火速让人去给儿子换回来。儿子带着长安特产回来了,去替换他的人被胡夏的赫连勃勃杀了。这个替死鬼其实也不是一般的路人甲乙丙,他叫朱超石,平定巴蜀他是首功,却月阵对战北魏他是总调度。所以他的死,也是刘裕的重大损失。

果然通往帝王宝座,身边的人只会越来越少,直到变成真正的孤家寡人。

后世对于长安的失而复得,刘裕匆忙南归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刘裕着急回去称帝;有的说刘裕应该回去,但是安排守长安的人选不对;还有的说刘裕一早就知道长安根本守不住。就像崔浩说的,长安三面环胡人政权,刘裕不能每次过关都借道,他还不如先给手里能握住的先保住。

不论哪个说辞都有道理也都能被驳倒。没有人知道公元417年年底,站在南归的船头,看着黄河水的刘裕,究竟是怎么想的。

我想,刘裕是想做个了断了!

他已经年近花甲,多年的戎马生涯,他深知人死不过一瞬间。他攻下洛阳和长安,之前十年间为东晋立下的功劳,随便拿出来一件,都够“狡兔死,走狗烹”的标准了。他若不在生前篡位,死后必遭清算,届时整个刘家都要跟着遭殃。

何况,自己这一生的功绩,难道不配当个皇帝吗?

公元418年6月,刘裕接受相国、宋公之封,加九锡。

12月,皇帝司马德宗“被”去世,司马德文继位。

公元419年正月,宋公变宋王。

12月,刘裕王冠可用天子十二旒,用天子仪仗队,王妃改称王后,世子改称太子……

公元420年6月,刘裕废掉司马德文,正式称帝,国号为“宋”。

他开创了很多先例。第一,作为一个姓刘的,他终于没有再蹭人家汉朝的热度,国号没用“汉”。第二,他杀了废天子司马德文。

在这之前,废天子不仅能保住命,还能保住荣华富贵。不用上朝还有钱花,简直比当皇帝还快乐。以刘裕为分水岭,这之后的下台皇帝,几乎没有能活着的。远的不说,就是他刘宋政权的末代君主刘准,59年后也被肖齐开国君主萧道成篡位后杀害。

刘准是刘裕的曾孙,报应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公元422年,仅仅当了两年皇帝的刘裕病逝,终年60岁。

刘裕称帝后仅追封发妻臧爱亲为皇后,之后后位便一直空悬。臧爱亲死于公元408年,那时候刘裕还是“豫章郡公”,因此她当时仅以郡公夫人身份下葬。她一生只有一个女儿,在那个“无后为大”的年代,刘裕并没有嫌弃这位糟糠之妻,而是跟她相敬如宾直至臧爱亲去世。

刘裕死后,太子刘义符继位,后很快被“元嘉之治”的刘义隆取代,跟拓跋焘斗法了近三十年。再后来,本就勉强维持的国家迎来了拥有“绝对恶”的著名昏君刘子业,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差点给刘宋搞关门。最后又强撑了十来年,换了四个皇帝,最终被萧道成篡走。

尽管刘宋国祚只有59年,和开国皇帝刘裕的寿数一样。但刘宋已经是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中,国祚最长,疆土最广,经济最稳定,军事最硬刚的朝代了。可以说是开局即巅峰。

刘裕不仅是个开国君主,他还是个军事家,大器晚成的政治家。他这一生鲜有败绩,就像当年明月说的:“所谓军事天才,就是拿本盗版的《孙子兵法》也能打胜仗。”说的就是刘裕这样的人。

他也是一个勤俭节约,以身作则的好皇帝。虽然他也有很多缺点,比如喜欢用杀人来解决问题,但是他对老百姓还是不错的。还有他对历史的贡献:结束了两晋司马家150多年的精神错乱般的统治,将历史带进南北朝时期。

跟大多数明君一样,估计他也有个“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愿望。就算在422年他临死之前,都还在着手准备北伐北魏。全国统一的梦想,就差了那么一点,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怎么能不遗憾呢?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返回